第四节 扶助老区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623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扶助老区建设
分类号: F126
页数: 2
页码: 396
摘要: 黎川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所属县之一,为革命老根据地。建国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黎川老区经济有所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提高,但少数地区未能摆脱贫困。为此,黎川于1980年8月成立了县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以加强对老区经济工作的领导,使老区群众尽快摆脱贫困。1980年至1988年,国家拨发给黎川老区建设经费369.1万元。养殖业上级拨款29.45万元,先后扶助湖坊、坊坪、裘坊等乡养牛210头,养猪1000头,养鱼31000尾,为湖坊等五个特困乡1500户特困户建水泥猪栏10116平方米。为熊村乡兴建农贸市场一个,投资3万元。
关键词: 老区 黎川县

内容

黎川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所属县之一,为革命老根据地。建国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黎川老区经济有所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提高,但少数地区未能摆脱贫困。为此,黎川于1980年8月成立了县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以加强对老区经济工作的领导,使老区群众尽快摆脱贫困。
  1980年至1988年,国家拨发给黎川老区建设经费369.1万元(其中包括贴息5万元)。县老建委根据“自力更生,多方联合,国家支持,共谋振兴”的方针,在重点扶助一种二养三加工的同时注重基本建设,工作卓有成效。
  种植业几年共投资85.87万元。先后扶助湖坊、坊坪、厚村、熊村、东堡、潭溪、裘坊等垦复油茶19171亩,茶叶500亩;新种茶叶5300亩,柑桔1025亩,油桐11500亩(其中改造7500亩);新栽桑树770亩,棕树1380亩,毛竹890亩,黄花菜160亩,袋栽香菇25万袋。
  养殖业上级拨款29.45万元,先后扶助湖坊、坊坪、裘坊等乡养牛210头,养猪1000头,养鱼31000尾,为湖坊等五个特困乡1500户特困户建水泥猪栏10116平方米。
  乡村企业国家支援96.7万元,先后扶助湖坊等五个特困乡及社苹乡、日峰镇等的瓷厂、茶场、造纸厂、五金厂、骨粉厂、竹制胶合板厂、中草药加工厂、纸模纱管厂、筷子厂、手套厂、制砖厂和竹木加工厂等28个厂家添置设备及建厂房。
  农田水利国家投资15.8万元。先后为湖坊等五个特困乡兴建了水利设施18处,新增灌溉面积4459亩,年增粮食216.44吨。
  乡村电力先后扶助湖坊等五个特困乡及宏村镇新建小水电站13座,装机总容量843千瓦,架设输电线路6条29公里,解决了群众用电困难。共投放发展资金61.99万元。
  农村交通新建公路4条26公里,桥梁4座596米,共投资36.05万元。其中重建新丰桥27万元。
  文卫科技先后为五个特困乡新建中学教室、宿舍五项1793平方米;新建小学校舍14项2788平方米,医院4项866平方米,文化站1个。举办各类适用技术培训班125期4392人次;使在乡初高中毕业生、复退军人及特困乡主劳力学到了一至两门适用技术。此项,国家共援助35.26万元。
  为熊村乡兴建农贸市场一个,投资3万元。活跃了农村市场。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上级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县人民的艰苦努力,所建的210个项目已基本建成投产或投入了使用,对促进老区经济区域性开发,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五个特困乡、三十个行政村的2070特困户,10093人,在政府扶助下,经过自身努力,到1990年已全部解快了温饱问题,特困户人均收入438万元,比1989年人均收入增加了60元。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