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统战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6182
颗粒名称: 第八节 统战工作
分类号: D613
页数: 2
页码: 338
摘要: 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部成立后,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统一战线各项方针政策,协调关系,推荐与吸收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担任一些部门的领导工作。在历届县人大代表中,非中共人士有不少当选。县人大常委会先后有2名非中共党员被选为副主任;县政协每届有非中共党员担任副主席,委员中非中共人士均超过半数。县第十届人大代表中,非中共党员代表占代表总数10%,县政协第七届委员中,非中共委员71名,占委员总数的60%多。部分起义人员因追究历史问题被错管、错判,经公安局改正和法院撤销原判,并由统战部对本人及家属进行了一次性困难补助,生活无依靠的由民政部门给予适当照顾,原有工作的经原单位复查纠正,恢复了公职。
关键词: 黎川县 统战

内容

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部成立后,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统一战线各项方针政策,协调关系,推荐与吸收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担任一些部门的领导工作。在历届县人大代表中,非中共人士有不少当选。县人大常委会先后有2名非中共党员被选为副主任;县政协每届有非中共党员担任副主席,委员中非中共人士均超过半数。县第十届人大代表中,非中共党员代表占代表总数10%,县政协第七届委员中,非中共委员71名,占委员总数的60%多。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知识分子和工商业者受到冲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无法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全面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纠正错误,平反冤假错案。“文革”中被下放的原工商业者及家属162人全部收回,恢复了商品粮,补发了下放期间停发的工资143985.82元,补发了应领未领的定息2017.95元,退还了18户被挤占的私房,退赔被抄财物折合人民币1454元,从原工商业者中区别出小商、小贩、小手工业劳动者257人。从1981年3月恢复统战部至1988年的八年中,统战部在有关单位的配合下,落实各项统战政策102件,涉及475人,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认定起义投诚人员225人。部分起义人员因追究历史问题被错管、错判,经公安局改正和法院撤销原判,并由统战部对本人及家属进行了一次性困难补助,生活无依靠的由民政部门给予适当照顾,原有工作的经原单位复查纠正,恢复了公职。由统战部牵头,对57户统战对象,在“文革”中被查抄的财物进行了核对工作,退还查抄财物折价14000.65元,一些人在“文革”中因挨批斗被扣发的工资都由所在单位予以补发。
  在落实宗教政策上,县统战部门根据国家法律,着重抓了宗教活动场所的落实。建国初期,本县境内有天主教活动场所2个,基督教活动场1个,佛教活动场所23个,共有神职人员40人。以后由于“文革”的冲击,教堂被挤占,寺庙遭破坏,神职人员被赶出寺庙教堂,有的僧尼还被迫还俗。恢复统战部后,确定干部管理宗教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恢复了县城基督教耶苏堂、社苹乡福山寺、湖坊乡妙法寺、日峰镇念佛林等宗教活动场所,“文革”中被侵占的宗教房产3646平方米均退还给寺庙教堂。1990年,全县有基督教神职人员1人,教徒35人,佛教僧尼12人,居士45人。由抚州行署宗教部门批准开放的念佛林,庙宇修葺一新,于1986年10月举行了佛像开光典礼,各地来参加开光典礼的僧尼、居士有数百人。
  县委统战部和县对台办公室积极开展了台、港、澳同胞和侨务工作。1948年前,黎川在大陆外的人员很少。1949年春,国民党政府军353团在黎川大肆抓壮丁,一千多名青壮年被强迫去当兵,有800多人随军开赴台湾,另有少数人到香港、澳门等地谋生,这些人在黎川的亲属有数千人。海外黎川籍侨胞(不含外籍华人)近200人,分布在美国、新加坡、加拿大、日本等12个国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台工作和侨务工作得到加强,帮助台、港、澳、侨属解决住房、就业等实际困难。在对台宣传工作中,县对台办撰写和组织编写的稿件多次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和刊登于香港有关报刊上。1984年以来,台、港、澳、侨胞与家乡亲人联系更为密切,黎川接待回乡探亲的台、港、澳、侨胞600多人次。
  1989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颁布后,各级党委积极落实各项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实施意见,并从1990年起,各乡、镇党委和县直单位党总支均配备了专(兼)职统战委员,建立统战工作网络,使全县统战工作走上了新台阶。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