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黎川县的建筑企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6168
颗粒名称: (二)黎川县的建筑企业
分类号: F407.9
页数: 2
摘要: 工会代行行政管理,组织安排县城工人生产。1955年2月,县农田水利砌结委员会成立,有工人30名,隶属县农林水利局,承担全县水陂、水坝、水库和电站工程建设任务。1956年元月,县泥木工会改为黎川城关镇建筑生产合作社,有干部、工人100余人,隶属城关镇手工业联社。同年9月,泥木工从厂内分出另组黎川县建筑工程队。同年,黎川县农田水利砌结委员会更名为“黎川城关镇水利建筑大队”。1959年5月,“黎川县建筑工程公司”成立,下辖3个施工队。1982年撤销并入县建筑公司。
关键词: 黎川县 建筑企业

内容

1.县属建筑单位 1949年6月,黎川县泥木工会成立,有工人50余人。工会代行行政管理,组织安排县城工人生产。
  1955年2月,县农田水利砌结委员会成立,有工人30名,隶属县农林水利局,承担全县水陂、水坝、水库和电站工程建设任务。
  1956年元月,县泥木工会改为黎川城关镇建筑生产合作社,有干部、工人100余人,隶属城关镇手工业联社。1958年上半年,建筑社与木器社、铁器社、篾器社联合组建成黎川县制造修配厂,隶属县工交局。同年9月,泥木工从厂内分出另组黎川县建筑工程队。同年,黎川县农田水利砌结委员会更名为“黎川城关镇水利建筑大队”。
  1959年5月,“黎川县建筑工程公司”成立,下辖3个施工队。1961年,改为县修建大队。
  1962年2月,以原参加“黎川大桥”建设的外省劳工为基础,组建“黎川县新公路桥梁基建队”,负责全县公路涵桥建设。同年,根据全县水利建设需要,镇水利大队改为黎川县水利建筑工程队。
  1966年10月,县属修建、水利、桥梁等3个建筑企业合并,成立“黎川县建筑工程队”。1972年,县建工队改为“黎川县建筑工程公司”。1985年,县建筑公司分成2个公司(即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第二建筑工程公司)。1988年,该2公司与县建材厂合并组建“黎川县建筑工程公司”。
  1990年,县建筑公司有干部职工450人(固定职工402人,合同工48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16人,生产工人391人,专业技术干部43人。在技术人员中,有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12人,技术员11人,经济师2人,助理经济师7人,助理会计师4人,会计师1人,助理统计师1人,技师4人。1988年—1990年共完成建筑安装工作量1117万元,占全县建安工作量的86%;完成竣工面积65995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5906.83元,上交国家税利共38.568万元。
  2.乡、镇(场)建筑企业建国后,本县农村建筑工匠逐步由个体走向联合,“文革”结束后,各乡、镇、场先后建立建筑企业。1979年以来,农村建筑企业发展较快。现正式成立建筑工程队(或公司)的农村建筑企业有:日峰镇建筑工程队、宏村镇建筑工程队、熊村乡建筑工程队、龙安乡建筑工程队、县劳动就业局康华建筑工程队、德胜关垦殖场建筑公司。这些企业,共有职工355人,其中行政人员32人,工程技术人员10人,生产工人313人。
  3.房屋维修企业 1971年5月,县房地产管理所招收了部分职工子女组建成房管所维修专业队,不久后撤销,1976年6月恢复,并从县建筑公司抽调熟练技工充实技术力量。其业务范围是:负责维修、改建、拆建公房,实行计件工资。1982年撤销并入县建筑公司。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