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黎川县的城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6119
颗粒名称:
一、黎川县的城垣
分类号:
TU984
页数:
1
摘要:
本县自南宋绍兴年间建县后,三百多年并无城垣。1958年,规划修建洪门水库,因原设计拟定水位较高,在旧城墙西、南两面沿河一带修筑防洪堤时,又拆毁部分城墙。至此,黎川古城垣仅存部分遗迹。
关键词:
城垣
黎川县
内容
本县自南宋绍兴年间建县后,三百多年并无城垣。明正德七年(1512年),知县徐绣于县治黎滩镇始筑土城,周长938丈(约3127米),高八尺一寸(2.7米),茅草盖顶,当年未竣工。翌年,知县黄文主持改筑石城,城高增二尺(增至3.3米),分东、西、南、北四门,分别命名为望闽、通济、昌文、朝宗。正德十年竣工。
正德十四年夏,西南两方城墙被洪水冲倒,东北两方亦相继被冲毁一部分。至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修复南门。
明嘉靖三十六年,知县李伯生主持修筑环城城墙,重建西门城楼,增修东门城楼,翌年夏竣工。因急于速成,工程粗率,于嘉靖三十九年春又被洪水冲毁大部分,遂昼夜赶修,并增筑四门月城,秋初竣工。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本县人士、吏部尚书涂国鼎主持重修城垣,长938丈,高2.1丈,厚1.2丈,历2年建成,并将东门“望闽”改名“迎福”。
清初,县城城垣又经多次修补。清嘉庆七年(1802年)8月,大水冲毁西门城墙及附近河岸200余米,又经两年始修复。光绪年号开始以后,未经大修。
民国时期,城垣因年久失修而渐成支离破碎。
1958年,规划修建洪门水库,因原设计拟定水位较高,在旧城墙西、南两面沿河一带修筑防洪堤时,又拆毁部分城墙。至此,黎川古城垣仅存部分遗迹。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