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黎川县粮食市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6025
颗粒名称: 民国时期黎川县粮食市场
分类号: F724
页数: 2
页码: 239
摘要: 民国初年,本县粮食市场主要在县城和宏村、中田、熊村、资福等设有河运码的村镇。民国25年,全县粮食产量为73.85万石,积谷近3万石,县内有粮食商行117家,从事粮食买卖的达190多人。民国25年以前,本县粮食市价比其他物价较稳定,南昌、抚州等地被日寇占领后,本县粮价开始上涨,且涨幅超过其他物价,民国30年,粮价为三年前的18倍。民国37年,金元券币值猛跌,粮价飞涨,粮食成为官绅、地主、富商投机经营,借以发财的主要商品,穷苦百姓的基本生活受到严重威胁。
关键词: 黎川县 民国 粮食市场

内容

民国初年,本县粮食市场主要在县城和宏村、中田、熊村、资福等设有河运码的村镇。篁竹街、千佛阁(今日峰镇〓上村后山湾)是县城两个最大的粜谷庄,每天上市粮食在60—100石之间。民国25年(1936年),全县粮食产量为73.85万石,积谷近3万石,县内有粮食商行117家,从事粮食买卖的达190多人。其时,粮食贸易的方式大致有如下几种:一、现粮买卖。二、买青苗(亦称买“禾花谷”),即新粮上市前,粮商以低于市价20—50%的价格先付钱给农民,新粮登场时再向农民收稻谷。三、买期票,即粮商按市价先付给田主议定数量的粮款,并不收现粮,以字据(即期票)为凭,表示该粮商有一定数量粮食存于收款的田主处,既可持票如期取粮,亦可将期票转卖他人去取。四、整存零取,部分富裕商人或公教人员在新粮上市、粮价较低时购进一批粮食,存于粮商处,然后分期支取食用,粮商可将此存粮作为周转资本,存粮户亦可减轻米价上涨时之损失。
  民国25年以前,本县粮食市价比其他物价较稳定,南昌、抚州等地被日寇占领后,本县粮价开始上涨,且涨幅超过其他物价,民国30年,粮价为三年前的18倍。民国37年,金元券币值猛跌,粮价飞涨,粮食成为官绅、地主、富商投机经营,借以发财的主要商品,穷苦百姓的基本生活受到严重威胁。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