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黎川县的销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6015
颗粒名称: 二、黎川县的销售
分类号: F713.3
页数: 5
摘要: 商品销售包括对县内供应和对县外推销两个方面。建国后,两大部类中均有计划供应商品和敞开供应商品。80年代,随着生产的发展,计划供应的商品越来越少,敞开供应的商品越来越多。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在全县生产资料供应中占主要地位。县内销售的农业生产资料主要有粮种、化肥、农药、农机具、农用薄膜、绿肥种籽等。农副产品、畜产品、废旧物资的销售,主要有两条渠道:一是供应县内工业生产和民用生活之所需;二是调给地区系统内或调出省外销售。工业品供应品种繁多。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78年至1987年的10年间,平均每年递增15.5%。1988年达到7935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1951年净增7574万元,比1978年净增6061万元。1990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8780万元。
关键词: 黎川县 销售

内容

商品销售包括对县内供应和对县外推销两个方面。
  县内供应的商品,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建国后,两大部类中均有计划供应商品和敞开供应商品。80年代,随着生产的发展,计划供应的商品越来越少,敞开供应的商品越来越多。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在全县生产资料供应中占主要地位。县内销售的农业生产资料主要有粮种(由农业局经营)、化肥、农药、农机具、农用薄膜、绿肥种籽等。
  农副产品、畜产品、废旧物资的销售,主要有两条渠道:一是供应县内工业生产和民用生活之所需;二是调给地区系统内或调出省外销售。
  工业品供应品种繁多。棉布销售从1954年开始,按计划凭票供应。针棉织品及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紧缺商品,1959年以后曾一度实行凭票供应。60年代,连胶鞋、搪瓷脸盆、热水瓶等亦凭票限制供应。1979年以后,轻工产品迅速增加,各种工业品先后敞开供应。
  副食品供应在1958年以前较为宽裕,1956年曾出现大批副食品积压的情况。1959年开始,副食品供应日趋紧张,曾采取控制供应(如烟、酒、糖、奶粉、肉食品等)、特需供应(主要用于住院病人)和议价供应(如糕点、食糖、白酒等)三种措施。1962年以后,一些副食品逐步取消限购和控制。80年代,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城镇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农副产品品种和数量大幅度增长,副食品供应日渐丰富,基本上满足了市场需求。
  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78年至1987年的10年间,平均每年递增15.5%。1988年达到7935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1951年净增7574万元,比1978年净增6061万元。1990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8780万元。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