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邮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598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邮政
分类号:
F61
页数:
4
页码:
215
摘要:
清乾隆年间,增加了西南方向由县前铺至焦源、龙安、弋阳等铺通南丰一线。光绪末年,本县邮驿通信撤除,代之以“大清邮政”。进口由抚州经南城、南丰至本县;出口由本县经资溪转金溪县回抚州。建国初期的邮政业务,基本上承袭了民国时期的项目。1952年开始增办报刊杂志发行业务;1965年增加了机要文件的传递;1984年2月开办集邮业务。1990年,上述各项邮政业务量除信函一项比1987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外,其余各项均有所减少。
关键词:
邮政
黎川县
内容
一、邮政网路明代邮递以县前铺(设在县前街的总铺)为中心组成三路:西北路自县前铺至白源、百顺、礼义、九冈等铺通南城;东北路自县前铺至炉游、义亭、白沙、洵溪、东兴、飞鸢等铺通光泽;西南路自县前铺至焦源铺(今中田乡境内)。
清乾隆年间,增加了西南方向由县前铺至焦源、龙安、弋阳等铺通南丰一线。
清光绪初年,邮铺路线调整为:东路每15里设1铺,自县前铺至炉游、东兴、白沙、义亭、洵溪、飞鸢各铺通光泽县;西路每20里设1铺,自县前铺至长庆(即焦源)、龙安两铺通南丰县;北路每10里设1铺,自县前铺至白源、十里、百顺、礼义、九冈各铺通南城县。
光绪末年,本县邮驿通信撤除,代之以“大清邮政”。
民国期间,县城邮件投递以邮局为中心分上下两段:上段起自邮局右侧,经南津街、后山湾、倒港塝等地,往返9公里;下段起自邮局左侧,经贤市街、铁炉岭、下马路、吴家桥、楼下街等地,往返11.5公里。
县间邮路分三线:一是黎川至南城,邮件由客班汽车逐日对开托运,中途经硝石,全长54.5公里,遇客车停开时,派人肩挑步行送硝石交接;二是黎川至光泽,途经茶亭、厚村、止马,全长59公里,邮件每旬逢一、四、七日由客班汽车托运,其余各日由光泽邮递人员步行肩挑到黎川交接;三是黎川至泰宁,隔日班,邮件由邮递人员步行肩挑经三都、东山、德胜关,在巫寮交接。
县内邮路均为步班:黎川至熊村隔日班;黎川至钟贤(中田)隔日班;黎川至樟村隔日班;樟村至西城、钟贤(中田)至龙安的邮件,分别由西城和龙安两个甲种信柜隔日派人到樟村、钟贤(中田)交接。
建国后,根据“经济、合理”的原则,按照地形、交通条件、邮件流向,全县邮递网路布局进行了多次调整,逐步形成了以县局为中心,干线、支线邮路紧密衔接,沟通城乡,交织地面的邮路网。
(一)城镇投递 1.城内投递段:自行车班1人,全长17.6公里,投递点(户)209个,信箱4个。
2.城外投递段:自行车班1人,全长15.5公里,投递点(户)237个,信箱3个。
3.郊区投递段:自行车班1人,全长19.9公里,投递点(户)193个,信箱5个。
(二)县间邮路本县与邻县及省内外进出口邮件报刊,主要经抚州局和光泽局中转。
1.黎川至光泽线:1982年至1990年,只交换鹰厦铁路线上各主要点的进出邮件。
2.黎川至抚州线:1982年黎光线自办邮车停开后,本县发行的省内外报刊和进出口邮件,主要由地区局邮车队押运。进口由抚州经南城、南丰至本县;出口由本县经资溪转金溪县回抚州。
(三)干线邮路主要负责县局至农村各自办、代办邮电机构的邮件报刊运转。1950年,由3名乡邮员分别自县城步行至熊村、中田、樟村、茶亭和泰宁县的巫寮,均为隔日班;1952年,增设乡邮员2名,县至区为逐日班或隔日班;1956年,乡邮员增至11人,县至各区、乡均为逐日班;1958年以后,邮件委托客班汽车运转;1984年,全县有干线邮路10条,抵达和路过13个乡镇邮电所,均为逐日班,除龙安至东堡和县城至中田为自行车传递外,其余皆由汽车运递,单程总长度为208.5公里;1990年,全县邮路总长度增至307公里,其中农村303公里,全部委托客班汽车运递。
(四)乡村邮路以负有投递任务的局、所为中心,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选择串连村庄多、重复路少、距离近、路面好的路线进行。至1984年底,全县乡村邮路共42条,均以每周星期三为班期,除宏村至前岭、熊村至岭下和熊村至张家岭3路为步班外,其余均为自行车班,单程总长度887.2公里。1990年,全县农村投递线路单程长度为1519公里,119个行政村通邮面达100%,1336个村民小组通邮面达96%。
二、邮政业务古代之驿铺,是官府传递公文的机构,除了宋朝准许高官显宦附寄信件外,一般均不得附寄私人信件。明代,开始出现专为民间传递信件的民信局。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是民信局发展最盛时期,本县一些商号为了自身通信往来和掌握贸易信息,开始办理民间信件收投,一些私营钱庄亦兼办汇兑业务。
民国时期,本县民间信件投寄由私人开办的民信局办理,汇兑业务多由祥聚、丰盛、谦益等几家私营钱庄承揽。民国16年(1927年)成立官办邮政支局后,仅能办理信函、包裹和汇兑业务。
建国初期的邮政业务,基本上承袭了民国时期的项目。1952年开始增办报刊杂志发行业务;1965年增加了机要文件的传递;1984年2月开办集邮业务。1987年,县局寄出函件达65.9万件,比1952年增长5.69倍;寄出包裹3.84万件,比1952年增长15倍;开发汇票2.95万张,比1952年增长1.95倍;寄出机要文件461件,订销报纸期发28775份,订销杂志期发32323份。1990年,上述各项邮政业务量除信函一项比1987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外,其余各项均有所减少。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