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路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5973
颗粒名称: 二、公路运输
分类号: U4
页数: 4
页码: 210
摘要: 营运线路和运输量民国23年设黎川车场,民国26年改为黎川汽车运输站。其时,无汽车驻站,参加运输的客、货汽车均由抚州派出,每天有客车2班,分别开往抚州、光泽。另外,盐务局有7——8辆运盐汽车驻县。民国34年,有2辆客车驻站,货车仍为路过。建国后,特别是1958年以后,汽车运输量显著增加。1960年,有驻站货车6辆、客车3辆,客车每天开抚州、光泽、德胜、熊村各1班,年货运量2.5万吨、客运量10万人。非交通运输部门的许多系统和单位,先后购买汽车,县林业局、粮食局、供销社成立了汽车队,承担本系统的货运任务。建国以后,县属单位和各乡、镇、场陆续自购车辆投入公路运输。
关键词: 公路 黎川县

内容

(一)营运线路和运输量民国23年(1934年)设黎川车场,民国26年改为黎川汽车运输站。其时,无汽车驻站,参加运输的客、货汽车均由抚州派出,每天有客车2班,分别开往抚州、光泽。另外,盐务局有7——8辆运盐汽车驻县。民国34年,有2辆客车驻站,货车仍为路过。
  建国后,特别是1958年以后,汽车运输量显著增加。1960年,有驻站货车6辆、客车3辆,客车每天开抚州、光泽、德胜、熊村各1班,年货运量2.5万吨、客运量10万人。
  1969年4月,成立黎川县汽车队(1988年6月改称县汽车运输公司),为县属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县交通局领导,主要承接货物运输任务。非交通运输部门的许多系统和单位,先后购买汽车,县林业局、粮食局、供销社成立了汽车队,承担本系统的货运任务。
  1970年,黎川汽车站有驻站货车15辆、客车4辆,客车每天开抚州、光泽、德胜、宏村、西城、樟村、熊村、湖坊各1班,县内设代办站2个、招呼站6个、停靠站9个。
  1976年至1980年间,有驻站货车8辆、客车7辆,客车每天开出22班次,其中直达外县(市)的有:抚州、南昌、光泽(2班)、泰宁、南丰(2班)、温圳;往返县内的有:樟村、西城、宏村、中田、德胜(2班)、茶亭、厚村、社苹、熊村、坊坪、湖坊、资福。县内设代办站3个、招呼站20个、停靠站9个。
  1986年11月,省公路运输总公司在本县设立五〇七车队,与黎川汽车站合并成立黎川汽车运输分公司。1988年1月起,该公司由省下放抚州地区管理。
  1990年,本县有客车营运线路25条(其中直达境外的10条,本县境内的15条),单向总里程1532公里;本县境内货车营运线路25条(不含未经公路部门验收的乡村简易公路),单向总里程325公里。
  建国后部分年份全县公路客货运输量分别见下表。
  表3—48 黎川县部分年份公路货运量统计表注:“交通运输部门”栏1972年不含县汽车队的运量,1979年以后均含县汽车队和县搬运公司的运量。
  “非交通运输部门”栏1985年以前无统计资料;1986——1988年系县粮食局、林业局、供销社和德胜关车队的运量,不含其它单位和个体户等社会车辆的运量。
  表3—49 黎川县部分年份公路客运量统计表注:“非交通运输部门”栏1986—1988年仅为县商业综合公司的运量,不含其他社会车辆运量。
  (二)运输工具民国时期,公路运输部门在本县境内从事客、货运输的汽车均由抚州站派出,无车辆驻县。民国30年(1941年),本县私营民生制米厂有载货汽车1辆,专为该厂运销稻米。民国34年(1945年),广东籍人黄育焦驾私营载货汽车1辆,来本县从事货物运输。
  建国以后,县属单位和各乡、镇、场陆续自购车辆投入公路运输。同时,大批拖拉机利用农闲时间从事货运。80年代,随着运输专业户的出现,个体或联户经营的机动车辆增长很快。1990年,全县有个体或联户经营的汽车23辆(其中:货车18辆,客车5辆)、大中型拖拉机21辆、手扶拖拉机247辆、其他机动车46辆。建国后部分年份全县公路运输工具拥有量(不含省、地属公路运输部门驻县车辆)见下表。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