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川县其他轻工业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5916
颗粒名称: 黎川县其他轻工业概述
分类号: TS
页数: 2
页码: 193
摘要: 本县其他轻工行业有:纺织、缝纫、皮革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家具制造和竹藤棕草制品业;印刷、造纸及纸制品业;文教用品、工艺美术品制造业;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县内纺织工业始于民国29年,其时仅有几家小型私营纺织厂,采用木机织布,产量甚低。本县竹木资源丰富,木竹加工和家具制造业是在传统的手工业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县所产土纸,以竹麻、稻草为原料,由槽户手工制作,生产鼎盛时期,年产量8千至1万担。1983年,县自来水公司建成投产,本县始有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1985年,该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3.8万元,利润税金总额0.4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64.3万元。199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7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0.13%。
关键词: 黎川县 轻工业

内容

本县其他轻工行业有:纺织、缝纫、皮革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家具制造和竹藤棕草制品业;印刷、造纸及纸制品业;文教用品、工艺美术品制造业;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
  县内纺织工业始于民国29年(1940年),其时仅有几家小型私营纺织厂,采用木机织布,产量甚低。建国以后,私营纺织厂先改造为公私合营企业,后转为县属全民所有制工厂,因设备陈旧,产品单一,生产发展缓慢。80年代初,部分乡镇开办尼龙针织厂,生产尼龙、晴纶衫裤。缝纫工业,则经历了由个体手工业组合成手工业合作社,再发展到集体所有制服装加工厂的过程。1980年,东堡鞋帽厂试产皮鞋,本县始有皮革制品工业。1985年,以生产羊皮服装为主的县皮件总厂投产(1989年停办)。1990年,县内共有纺织、缝纫、皮革及其制品工业企业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359.6万元(1980年不变价),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2%。
  本县竹木资源丰富,木竹加工和家具制造业是在传统的手工业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国25年(1936年),全县经营木竹加工的工商业者77户,从业人员249人。1954年,全县从事木材加工和竹藤棕草制品业的个体手工业者达339户、458人。1962年,县内木竹加工行业的手工业合作社(组)、厂共22家,职工727人。70年代,除县属木器厂、竹器厂外,各公社(乡镇)都办有木器或竹器加工厂,这些企业大多停留在粗加工的水平上,1978年以后,开始重视木竹的精加工。1985年,全县共生产木制农具2.86万件、木制家具2.39万件、木钟壳3.08万只。1990年,全县有木材加工和竹藤棕草制品以及家具制造工业企业32家,完成工业总产值787.7万元(1980年不变价),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3%。
  县内造纸工业历史悠久,清乾隆年间即盛产草纸,清末民初,为赣省毛边纸、连史纸的主要产地之一。本县所产土纸,以竹麻、稻草为原料,由槽户手工制作,生产鼎盛时期,年产量8千至1万担。机制纸畅销以后,本县土纸生产锐减,民国36年(1947年)产量约4千担,而销售不及其半。建国后,县办造纸厂曾于60年代初生产机制纸,后因质量低、成本高而停产。70年代,樟村、潭溪等公社(乡)兴办集体所有制造纸厂,1979年全县土纸产量为125吨。1985年,县内有造纸厂5家,产土纸441吨。1990年,全县有造纸及纸制品工业企业6家,土纸产量上升到1211吨。本县印刷工业始于清末民初,其时,县内即有私营文具店在刻印木板上用进口颜料印制帐册、信笺,自产自销。民国21年(1932年)至解放前夕,县城先后设有5家私营印刷所,除石印机外,开始采用脚踏圆盘印刷机,经营铅印业务。建国后,才有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全民所有制印刷厂。1990年,全县共有印刷、造纸及纸制品工业企业7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47.4万元(1980年不变价),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9%。
  本县文教用品、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始于70年代,兴于80年代。1990年,县内有这类工业企业7家,完成工业总产值879.6万元(1980年不变价),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0.3%。
  1983年,县自来水公司建成投产,本县始有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1985年,该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3.8万元(1980年不变价),利润税金总额0.4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64.3万元。199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7万元(1980年不变价),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0.13%。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