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黎川县全民所有制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5887
颗粒名称: 三、黎川县全民所有制工业
分类号: F276
页数: 1
页码: 185
摘要: 1951年,县人民政府将接管的信丰等制米厂改建为地方国营粮食加工厂,加上国营木材公司,为县内第一批独立核算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共有职工74人。此外,县公安局办了一家非独立核算的兴设染织厂,以改造服刑罪犯。1956年,县供销社印刷厂改为全民所有制,更名黎川报社印刷厂。1958年,电厂等几家公私合营工厂转为全民所有制,加上省属德胜关垦殖场兴办的6家工厂,县内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发展到26家,职工总数1308人,固定资产原值32.3万元。1968年至1975年,省属德胜关垦殖场及其所办工业,下放到县管辖。按国家制定的企业规模标准,均为小型企业。
关键词: 全民所有制 黎川县

内容

1951年,县人民政府将接管的信丰等制米厂改建为地方国营粮食加工厂,加上国营木材公司,为县内第一批独立核算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共有职工74人。此外,县公安局办了一家非独立核算的兴设染织厂,以改造服刑罪犯。
   1956年,县供销社印刷厂改为全民所有制,更名黎川报社印刷厂。
   1958年,电厂等几家公私合营工厂转为全民所有制,加上省属德胜关垦殖场兴办的6家工厂,县内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发展到26家,职工总数1308人,固定资产原值32.3万元。县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含非独立核算单位)有:发电厂、农机修造厂、化肥厂、染织厂、兴设染织厂、酿酒厂、烟丝厂、食品厂、化工厂、造纸厂、纤维厂、印刷厂、水泥厂、石灰厂、轧花厂、肥料厂、龙安木炭厂、县粮食加工厂、宏村粮食加工厂、木材公司。这些企业,设备简陋,机械化程度低,大多为手工操作。
   1963年,县内有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29家(其中:省属德胜关垦殖场主管的8家,地属大源垦殖场主管的4家),职工总数1159人,固定资产原值84.7万元。县属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过调整,保留17家。
   1966年以后的十多年间,由于“文化大革命”动乱和其他原因,本县工业生产起落不定,发展缓慢。1968年至1975年,省属德胜关垦殖场及其所办工业,下放到县管辖。1969年至1975年间,本县先后兴办了汽车配件厂、无线电厂、电机厂、制药厂、石灰厂、塑料厂,除汽车配件厂和塑料厂外,其余4厂开业不到3年便先后停办。1975年至1978年间,曾开办水泥厂、腐植酸厂,但不久均停业。
   1979年,县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共19家(其中非独立核算的5家),独立核算企业年末固定资产原值为442.79万元,职工总数1595人。
   1985年,县内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增至38家,其中:省属企业16家(独立核算的12家)、县属企业22家(独立核算的20家)。32家独立核算企业的职工人数为3104人(省属企业1017人,县属企业2087人),固定资产原值年末数为1459.3万元(省属企业279万元,县属企业1180.3万元)。
   1988年,县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1990年,县内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共39家,其中:省属企业14家,由德胜关垦殖场主管;地属企业1家,即黎川特钢厂;县属企业24家。年末职工总数为4910人(省属企业1706人,地属企业216人,县属企业2988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为3488.1万元(省属企业955万元,地属企业303.6万元,县属企业2229.5万元)。按国家制定的企业规模标准,均为小型企业。县属24家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是:县粮油加工厂、新城粮油加工厂、宏村粮油加工厂、洵口粮油加工厂、县饲料加工厂、化工厂、塑料厂、汽车配件厂、建筑瓷厂、华山瓷厂、华山测绘厂、华山林化厂、华山工艺美术厂、华山无线电厂、县印刷厂、酿造厂、食品厂、益康食品厂、木竹工艺器材厂、低压电器厂、林业公司、水电公司、自来水公司、县粮食局服务公司。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