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岩泉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5811
颗粒名称: 3.岩泉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
分类号: Q959.6
页数: 1
摘要: 两栖爬行动物共计51种。其中两栖动物23种,分别隶属于2目,7科,9属,占江西省已知两栖动物种数38种的60.5%;爬行动物有28种,分别隶属于2目,9科,21属,占江西省已知爬行动物种类74种的37.8%。在林区,蛙科的树蛙和雨蛙营树栖生活,对控制林木害虫有重要意义,树蛙在谷雨前后大量聚集在山溪及水塘里配对产卵,故当地称之为“谷雨崽”。当地山民利用树蛙谷雨时配对产卵之机,大批捕捉,严重破坏树蛙繁殖。保护区内的棘胸蛙体型大,肉嫩鲜美,被人们誉为“山珍”,倍受青睐,但因捕捉过度,产量、数量急剧下降。爬行动物中尖吻蝮、平胸龟、鹰咀龟为稀有动物,现数量也大大下降。
关键词: 爬行动物 自然保护区

内容

两栖爬行动物共计51种。其中两栖动物23种,分别隶属于2目,7科,9属,占江西省已知两栖动物种数38种的60.5%;爬行动物有28种,分别隶属于2目,9科,21属,占江西省已知爬行动物种类74种的37.8%。在林区,蛙科的树蛙和雨蛙营树栖生活,对控制林木害虫有重要意义,树蛙在谷雨前后大量聚集在山溪及水塘里配对产卵,故当地称之为“谷雨崽”。当地山民利用树蛙谷雨时配对产卵之机,大批捕捉,严重破坏树蛙繁殖。蟾蜍的生存数量甚多,每年惊蛰前后成群结队在水沟、水塘、水田中交配产卵,当地称“风蛤”,山民有捕食蟾蜍习惯,如能在其产卵后捕捉,并在宰杀前提取其耳后腺分泌的白色浆液,可加工成名贵中药——蟾酥。保护区内的棘胸蛙体型大,肉嫩鲜美,被人们誉为“山珍”,倍受青睐,但因捕捉过度,产量、数量急剧下降。爬行动物中尖吻蝮、平胸龟、鹰咀龟为稀有动物,现数量也大大下降。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