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岩泉自然保护区的动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5808
颗粒名称: 三、 岩泉自然保护区的动物
分类号: Q95
页数: 4
页码: 163
摘要: 岩泉自然保护区优越和多样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植物种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各种森林群落,因而也为许多珍禽异兽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理想场所。
关键词: 动物 自然保护区

内容

岩泉自然保护区优越和多样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植物种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各种森林群落,因而也为许多珍禽异兽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理想场所。
   据考察,岩泉自然保护区有兽类40种,分别隶属于8目18科。其中云豹、豹、虎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猕猴、穿山甲、豺、黑熊、青鼬、大灵猫、水鹿、鬣羚等8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鸟类共有95种,分别隶属于11目30科。其中,有夏候鸟19种,留鸟55种,冬候鸟及旅鸟21种。这些鸟类中,小燕尾、栗头凤鹛、黑颏凤鹛、大仙鹟及黄颊山雀等5种为江西省首次发现。
   两栖爬行动物共计51种。其中两栖动物23种,分别隶属于2目,7科,9属,占江西省已知两栖动物种数38种的60.5%;爬行动物有28种,分别隶属于2目,9科,21属,占江西省已知爬行动物种类74种的37.8%。在林区,蛙科的树蛙和雨蛙营树栖生活,对控制林木害虫有重要意义,树蛙在谷雨前后大量聚集在山溪及水塘里配对产卵,故当地称之为“谷雨崽”。当地山民利用树蛙谷雨时配对产卵之机,大批捕捉,严重破坏树蛙繁殖。蟾蜍的生存数量甚多,每年惊蛰前后成群结队在水沟、水塘、水田中交配产卵,当地称“风蛤”,山民有捕食蟾蜍习惯,如能在其产卵后捕捉,并在宰杀前提取其耳后腺分泌的白色浆液,可加工成名贵中药——蟾酥。保护区内的棘胸蛙体型大,肉嫩鲜美,被人们誉为“山珍”,倍受青睐,但因捕捉过度,产量、数量急剧下降。爬行动物中尖吻蝮、平胸龟、鹰咀龟为稀有动物,现数量也大大下降。
   昆虫,已鉴定有10目,90科,521种。其中有60余种为江西省内分布的新记录,如大光蠊、歪尾蠊、姬螳螂、褐树螽、坚眉赤蜻、赤基色鲍、四痣丽刺蛾、中华白蝉、七斑弄蝶、桃金吉丁、红斑伪步甲等。尤其是宽尾凤蝶、黎民青凤蝶、金嫦凤蝶、鱼纺环蝶等10余种属国家稀有种类。保护区内松林、竹林面积大.但未发现松毛虫和竹蝗的猖獗危害,其主要原因是害虫的天敌种类和数量繁多,如草蛉、蝶角蛉、寄生蜂、寄生蝇、胡蜂等,特别是竹林旁的红头芜菁数量很多,而红头芜菁的幼虫是靠大量捕食竹蝗卵而生存,故使竹蝗不易危害成灾。保护区历来未曾用过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而植被茂盛,林相完整,环境清净,都有赖于无数有益昆虫对病虫害的抑制。
   (一)保护动物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虎、云豹、豹;二类保护动物有猕猴、穿山甲、水鹿、豺、鬣羚、大灵猫、小灵猫、青鼬(黄喉貂)、黑熊、白鹇及猛禽风头鹃隼、松雀鹰、燕隼,草鸮、领鸺鹋、斑头鸺鹋等。其中数量较多而较为重要的是猕猴、鬣羚、小灵猫、白鹇等。1988年考察人员在保护区麦溪洲附近发现的一群猕猴,便有60—80只;白鹇的数量更多,调查时见到数群,以数十只成群活动。云豹、豹过去常可见到,现数量十分稀少,一般不易遇见。虎更为少见,当地群众偶尔能见到“过山虎”活动。保护区麦溪洲等地常有黑熊活动迹象。重要的毛皮兽青鼬在该地也有一定数量分布。
   属于《江西省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条例》规定的省级保护动物有9种:黄鼬、豹猫、三宝鸟、伯劳、黄鹂、大山雀、家燕、金腰燕、红嘴蓝鹊等。
   (二)毛皮用动物 主要有貉、黄鼬、鼬獾、狗獾、果子狸、蟹j蒙、豹猫等。它们的毛皮可制优质裘皮,一般肉也可食用,拔下的针毛还是制高级毛刷的原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区内以鼬獾、狗獾、果子狸、黄鼬等数量较多。
   (三)肉食用动物 兽类主要有野猪、黄麂、华南兔等。野猪体大肉多,其皮张可制革,但对当地的竹笋及庄稼有一定危害,因此被当地群众当作主要狩猎对象,其资源数量较多,目前常有境外猎民猎捕。黄麂、华南兔更为常见,也是皮、肉兼用的兽种。另外,白腹巨鼠体型较大,肉味鲜美,当地群众也常捕获食用。鸟类中,主要有雉鸡(俗称野鸡)、珠颈斑鸠、灰胸竹鸡等,数量较多,也是当地猎捕食用的主要对象。
   (四)药用动物 较为重要的有穿山甲(取鳞片)、刺猬(取皮)、熊(取胆、油等)、水鹿(取茸、鞭、筋、血等)、鬣羚(取血、角)、猴(取骨)、灵猫(取香囊)等,但均为珍稀保护种类,目前数量极少,严禁猎捕。
   (五)农林益鸟 当地的95种鸟类中,70%以上是主食各种昆虫的农林益鸟。如黑枕绿啄木鸟、卷尾、暗灰鹃鵙、红嘴蓝鹊、灰树鹊、黑鹎、绿鹦嘴鹎、噪鹛、画眉、雀鹛、大山雀等是山地林区的优势种或常见种,是出色的“森林卫士”。八哥、鸟鸫、鹡鸰、伯劳、鹊鸲、黑背燕尾、白头鹎等,则主要活动于园林、农田,是人们除虫灭害的有力助手。草鸮、凤头鹃隼、鸺鹋等猛禽,则是鼠类的天敌。
   表3—29 黎川县岩泉自然保护区兽类一览表 第五节 森林利用 一、木竹生产 (一)民国时期的木竹生产 民国时期,黎川木竹行业十分兴旺。木竹行业的商栈,遍布全县各地。上海、武汉、杭州、南昌、抚州等地商人,也纷至沓来坐山开栈,从事木竹经营。据民国25年的《江西年鉴》记载,黎川县木竹生产以杉木为主,其产量居赣东地区首位,为全省杉木甲类产区。本县木竹主要产区为德胜、樟村、宏村、熊村、洵口、龙安等地,木竹运输以水运为主。
   民国18年(1929年)刊行的《江西特税纪要》记载:“黎川出产之木,运出大河者则由硝石(本志编者按:硝石属南城县辖,1958年建洪门水库后被水淹)征税,查所产之木甚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