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广昌县志》 图书 |
唯一号: | 140220020210004943 |
颗粒名称: | 一、旴河戏 |
分类号: | I236.56 |
页数: | 2 |
页码: | 829 |
摘要: | 旴河戏,别名大戏、土戏,流传于全县。《孟戏》搬演孟姜女的故事,用高腔演唱,剧中角色戴面具,有傩舞特点。《孟戏》每年正月演一次,用于本宗族的酬神祭祖活动。但由于《孟戏》风格有影响力,诸家风格相融合,逐渐地自然地形成以《孟戏》表演风格为基本准绳而融合统一起来的别具风采的新兴地方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专业剧团在演出弹腔戏的同时,着手对《孟戏》高腔挖掘抢救,组织音乐工作者记谱。1981年4月,经江西省文化厅批准,将广昌地方戏正式定名为“旴河戏”。旴河戏的表演动作有独特的身段谱和表演特技,粗犷洒脱,在早期剧目中保留浓郁的傩舞遗风。吁河戏的行当早期由三生、三旦、三花脸组成,称“九门楼”。 |
关键词: | 广昌县 戏剧 旴河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