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网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4829
颗粒名称: 农业科技网点
分类号: G322.7
页数: 2
页码: 796
摘要: 1955年,广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建立。次年撤销,分别在城关、甘竹、头陂、大株、尖峰、赤水、驿前区成立农业技术推广站。1965年,县农业局内设技术推广站。同时,在芰田、头陂、赤水、长桥公社设立农技分站。这些组织搞试验田,推广水稻良种。1959年,全县有公社农科所15个、大队农科站125个、小队农科小组794个。共有早稻试验田4421市亩、中晚稻试验田1653市亩、棉花试验田25市亩、大豆试验田236市亩。1970年,农科网开始恢复。是年,9个公社(场)建立了农科所,86个大队建立农科站,745个生产队建立农科组。大队农科站66个,试验面积1154.5市亩,参加科研421人。1990年,有乡、镇农技站16个。
关键词: 广昌县 机构队伍 农业科技网点

内容

1955年,广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建立。次年撤销,分别在城关、甘竹、头陂、大株、尖峰、赤水、驿前区成立农业技术推广站。1965年,县农业局内设技术推广站。同时,在芰田、头陂、赤水、长桥公社设立农技分站。
  1958年,全县有公社农业科学研究所16个,大队科学研究站32个,小队科学研究小组480个。这些组织搞试验田,推广水稻良种。
  1959年,全县有公社农科所15个、大队农科站125个、小队农科小组794个。共有早稻试验田4421市亩、中晚稻试验田1653市亩、棉花试验田25市亩、大豆试验田236市亩。
  1964年,全县有农科所19个。每个公社(场)都建立科研机构;大队科研站160个,占大队总数的94.6%;小队科研组858个,占生产队总数的60.4%。试验田总计16429.31市亩。其任务主要是:稀播壮秧、稀密插秧对比、磷肥育秧、磷肥沾根、单本繁殖、密植对比、肥料对比、合理用水等。
  1966年,四级农科网被撤。
  1970年,农科网开始恢复。是年,9个公社(场)建立了农科所,86个大队建立农科站,745个生产队建立农科组。
  1976年,全县有14个公社建立农科所,30个大队建立农科站,336个生产队建立科研小组。城郊公社是县二级农科网工作的试点。
  1978年,县农科所有试验田10市亩,公社农科所15个,有试验田510市亩。大队农科站66个,试验面积1154.5市亩,参加科研421人。生产队农科小组549个,试验面积3692市亩,参加科研1940人。
  1990年,有乡、镇农技站16个。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