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来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478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来源
分类号: G527
页数: 2
页码: 778
摘要: 明、清时,社学教师由县署选聘,书院教师由当地绅士选派,私塾教师由学生家长聘请。学校校长由政府委任,教师由校长聘请,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1932年,县苏维埃政府教育部培训教师百余人,分配到区、乡小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教师来源有多条途径,教师种类有多种类型。1949年10月,留用原有小学教师50人,中学教师3人。1952~1953年,由宁都专署文教科从宁都师范小学教师训练班学习的瑞金、石城、宁都、于都、兴国和广东等外地学员中分配150人到广昌中小学任教。1965年7月,广昌参加宁都师范师资训练班4名学员毕业,分配到学校任教。1985~1990年,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分配到广昌任教的共706人。1971年,全县有代课教师49人,其中,小学31人;中学18人。
关键词: 广昌县 教育 教师队伍

内容

明、清时,社学教师(原称先生)由县署选聘,书院教师由当地绅士选派,私塾教师由学生家长聘请。
  民国时,私塾仍由学生家长聘请。学校校长由政府委任,教师由校长聘请,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苏区时,教师由政府选聘。1932年,县苏维埃政府教育部培训教师百余人,分配到区、乡小学任教。
  新中国成立后,教师来源有多条途径,教师种类有多种类型。
  一、公办教师公办学校的教师一般由国家分配。其来源主要靠国家办的师范院校,也有其他一些途径。
  1949年10月,留用原有小学教师50人,中学教师3人。1950~1951年,县教育科举办小学教师讲习班,培训教师百余人。
  1952年始,有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分配到广昌任教。
  1952~1953年,由宁都专署文教科从宁都师范小学教师训练班学习的瑞金、石城、宁都、于都、兴国和广东等外地学员中分配150人到广昌中小学任教。
  1961年,县初师班34人毕业,分配到小学任教。1965年7月,广昌参加宁都师范师资训练班4名学员毕业,分配到学校任教。
  1979年始,在公办退休教师顶编招工补员中,安置其子女任教,至1984年,共安置217人,其中,中学15人,小学202人。
  至1984年,从民办教师、民办全公助教师和长期顶编代课教师中,吸收448人为公办教师;从退伍军人中,安置转为国家教师10余人。同年12月,安置中年骨干教师子女就业,补员为全民合同制工人任教4人。
  1985~1987年,安排公办退休顶编招工补员94人。1986~1987年,安置退伍军人任教7人。1985~1990年,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分配到广昌任教的共706人(含1981~1983年194人)。
  1985~1990年,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73人。
  1990年,全县公办教师1476人。
  二、民办教师民办教师主要从农民和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中选拔。由村委会(生产大队)推荐、乡镇(公社)审查、县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在当地担任中、小学民办教师。
  1953年,始有民办教师1人,在小学任教。此后,民办教师逐年增加,到1965年有147人。
  1968年,大批公办教师下放,吸收民办教师174人。1969年,增至610人。
  1984年,全县民办教师达805人,占教师总数45.3%(其中,小学774人,中学31人)。1985年为817人。1986年,全县民办教师775人。其中,发给合格证176人,过关考试合格213人。1989年,有民办教师654人。
  1990年,有民办教师274人,其中获教师合格证的268人。
  三、代课教师分顶编代课教师和临时代课教师,顶编代课教师由县教育局统一安排使用,临时代课教师由学校自行聘请。
  1971年,全县有代课教师49人,其中,小学31人;中学18人。1979年,中学有代课教师36人。1983年,小学代课教师128人。1985年,中、小学顶编代课教师5人,临时代课教师86人。1990年,有代课教师36人。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