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业余学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4769
颗粒名称: 二、业余学校
分类号: G527
页数: 4
页码: 766
摘要: 民众学校 1933年,创办民众学校20所,组织青壮年和失学儿童学习,入学达626人。课程有识字、三民主义、常识、算术、歌乐。1935年,成立广昌县义务教育委员会,建立通俗演讲所。各区创办学制为1~2年的短期民众义务小学共10所,收容失学儿童2003名。其中,儿童班19个,成人班8个,妇女班3个,共1253人。仅剩成人夜校班6个,学员186人。1952年,成立广昌县扫除文盲委员会。城关镇及5个公社基本扫除文盲。年底,柯树公社经赣州地区行署农民业余教育检查验收组的检查验收,核定符合规定的标准,成为赣州地区第一批基本无盲的公社,受到行署奖励。在年终地区农民教育工作检查中获得好评。
关键词: 广昌县 业余学校

内容

民众学校 1933年(民国22年),创办民众学校20所,组织青壮年和失学儿童学习,入学达626人。课程有识字、三民主义、常识、算术、歌乐。
  1935年,成立广昌县义务教育委员会,建立通俗演讲所(后改称民众教育馆)。各区创办学制为1~2年的短期民众义务小学共10所,收容失学儿童2003名。建立夜校30个班。其中,儿童班19个,成人班8个,妇女班3个,共1253人。1937年,短期民众义务小学撤销,学生并入当地保学内。仅剩成人夜校班6个,学员186人。
  1941年,民众教育经费由各区、乡自筹解决,民众学校停办,仅剩县城1所民众教育馆。
  农民夜校 1934年,县苏维埃政府教育部在每个村办起了夜校。开展群众性义务教育。课程有成人读本、算术、读报等,参加学习的达1.2万余人,有9361名授完初等教育,占总人口的14%。
  1950年冬,县贫农协会在城关镇办起第一所农民识字班,有学员37人。1951年,全县乡乡办夜校、村村办识字班,共办农民夜校153所,有3810人参加学习,义务教师159人;妇女识字班127个,3098人参加学习。
  1952年,成立广昌县扫除文盲委员会。推广祁建华速成识字经验。各区配有扫盲专职干部1~2人,全县有专职扫盲教师35人。这年,全县有农民夜校277所,参加学习11494人(含读报组711人)。年底,有5所夜校转为常年性夜校,学员1680人。其中速成班1165人。扫盲班515人。扫盲专职干部6人、义务教师22人、优秀学员64人,受到团省委表彰。1954年,全县有农民夜校110所,学员2473人。当年,有440人达到小学毕业文化程度。1965年,农民夜校发展到508所(班),学员12600人,专职教师、义务教师508人。年底,有464人脱盲。
  1958年6月开展全县性扫盲突击运动,有40375名少年和青、壮年参加。摘文盲帽子的达35422人,占87.7%。此后,大炼钢铁,农村劳动力调动频繁,夜校无法坚持上课,致使40%已脱盲的人回生复盲。
  1960年,全县农民夜校1409所,其中:速成班1037所,小学班366所,初中班6所。学员29339人,占少、青、壮年总数的91.6%。城关镇及5个公社基本扫除文盲。
  1965年,每所完小协助当地办好1所重点夜校,并开设科技班,学习农业科学常识,学习应用文和珠算。全县有夜校728所。其中常年夜校147所,重点夜校32所。参加学习26341人,其中科技班328人,初中班305人,常年夜校学习有6632人。当年脱盲1800人。
  “文化大革命”中,夜校停办,文盲人数渐多。至1972年,全县12~45岁少青壮年52364 人中,有文盲16645人,半文盲16025人,占62.4%。
  1976年,全县工农业余教育机构逐步恢复。1979年,有夜校86所,学员2401人。1980年,全县15个公社(场镇)皆配齐扫盲专职干部。年底,柯树公社经赣州地区行署农民业余教育检查验收组的检查验收,核定符合规定的标准,成为赣州地区第一批基本无盲的公社,受到行署奖励。
  1982年12月,赣州地区行署工农业余教育委员会检查验收组,对广昌县农民业余教育进行检查验收,确认广昌农村61513名少、青、壮年中,非文盲人数54596人(其中脱盲3144人),非盲率达88.75%。1983年11月,赣州地区行署授予广昌县扫盲工作先进县的称号,江西省教育厅授予《扫盲先进单位》锦旗。
  1984年,县内兴办起一批农民业余科技班。这一年,全县有常年性夜校118所,学员2760人(其中农业技术初中班5所,学员110人);扫盲专职干部18人,义务教师215人。
  1985年下半年,开展农民教育工作检查,推广甘竹罗家村等地农民教师工作经验。全县农民夜校发展到155所,学员3675人,有义务教师374人。
  1986年,全县有农民高小班84所,学员2058人;农民业余初中3所,学员75人;各类技术培训班9所,学员414人;扫盲班3所,脱盲155人。
  1987年3月,在甘竹镇召开全县农民教育工作会议。是年,有农民夜校79所,学员1737人。为解决农民科技夜校教材,自编了《袋栽香菇实用技术》等5种小册子。在年终地区农民教育工作检查中获得好评。
  1989年,农民技术班学员346人结业。尚有常年性农民夜校20所,学员647人,其中,技术班220人,小学班357人,扫盲班70人。有义务教师55人。
  干部职工业余学校 1950年建立工人夜校1所,学员106人;妇女识字班1所,学员55人。1953年,成立广昌县干部职工业余学校。设9个班,学员296人,教职工20人,其中专职教师2人,兼职教师3人,义务教师15人。
  1958年,创办广昌县干部业余大学,县长兼任校长。招收本科专修班1个,学员203人;专科专修班1个,学员100人;函授班1个,学员58人。1962年,县干部职工业余学校更名为广昌县职工业余学校。有4个班,学员61人,其中县直属机关40人,龙井林场21人,有教师4人。
  1953~1963年,共开设102个教学班,参加学习职工3348人次,其中识字班557人次,小学班1461人次,初中班1330人次。全县职工中的文盲人数由80%下降到15%。
  1965年,县职工业余学校有6个班,学员208人,教师2人。1966年,业余教育中断。
  1976年,成立广昌县工农业余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文教局内。县农机厂创办“七·二一”工人业余大学,有厂职工40人参加。各厂矿相继成立理论学习小组共16个,学员687人。
  1981年,全县有职工业余学校4所,学员90人,其中高小班17人,初中班73人。
  1982年,强调搞好青壮年职工的文化、技术补课,将职工划为三类补课对象:一类为领导骨干、关键技术工作人员,必须补习语文、数学及自选一门课程;二类是一般工人,补习语文及自选一门课程;三类是勤杂工,补习语文。至1984年8月,全县共举行5次职工文化补课考试,参加考试的有4389人次,及格的有1580人次。693人由县教育局发给合格证书,其中一类人员268人,二类人员203人,三类人员221人。
  1984年,县招生考试办公室组织高等教育成人自学考试。考试专业有马列主义基础理论、法律、会计、英语、汉语言文学。上半年参加考试52人,报考157科次,实考113科次,及格40科次,占35.4%;下半年参加考试37人,报考70科次,及格21科次,占29.5%。
  1985年8月,举行职工初中文化补课考试。是年,组织2次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县154人参加马列主义基础、汉语言文学等6个专业自学考试,其中获单科合格证书的有135人。
  1986年,县总工会职工学校办长年班与短训班相结合的办学形式,全年总计有学员708人。有高中班、会计班、法律班、摄影班、美术班、音乐舞蹈班。1988年上半年,参加高等教育成人自学考试321人,报考课程837科次,获单科合格证书的161科次。下半年,参加高等教育成人自学考试213人,报考课程487科次,获单科合格证的93科次;报考中专自学考试91人,课程270科次,获单科合格证的126科次。1989年,全县报考高等、中等教育自学考试618人,报考课程1634科次,获单科合格证651科次。有14名学员达到大学专科毕业。至此,全县共36名学员通过自学、业余培训达到大学专科毕业。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