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阳石寨义军抗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470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阳石寨义军抗清
分类号: E289
页数: 2
页码: 726
摘要: 清顺治初年,广昌一支农民义军以此为据点,结寨抗清。众推骁勇绝伦的陈百花为首领,号称陈五总。遍地烽烟,建昌营兵无力南顾,顺治九年,广昌知县沈寅出面招抚,“仍允居寨屯垦”。后有农民周二曾领众加入义军,军力渐丰,义军拒抚。百花死,曾文标、肖来仪继任首领,兵力增至数千,统辖村落不下数十都。威震建昌、赣州、抚州、汀州、邵武各地。是是年九月,义军攻广昌县城,遭广昌营兵同广昌人和会乡兵合击而受挫,退兵自保。江西巡抚张某增兵攻寨,滴水寨有部分动摇分子惧而降,清兵“赉长表”炫耀战功解围而去。随后,这支义军同宁都县青阴、麻田等义军会攻新城,官府惊恐,加紧策划“进剿”。
关键词: 广昌县 农民起义 阳石寨 义军抗清

内容

阳石寨(又名羊石砦、阳石砦)位于今苦竹镇潘田村附近,崇岗峻岭,四面壁立,上有石池,可容数百家。该寨与滴水寨相连,山势险绝,利于攻守。清顺治初年,广昌一支农民义军以此为据点,结寨抗清。众推骁勇绝伦的陈百花为首领,号称陈五总。其时,江西总兵金声桓与副总兵王得仁起兵反清复明,张自盛(广昌人)军活跃于新城(今黎川)、泸溪(今资溪)。遍地烽烟,建昌营兵无力南顾,顺治九年(1652年),广昌知县沈寅出面招抚,“仍允居寨屯垦”。后有农民周二曾领众加入义军,军力渐丰,义军拒抚。沈寅自知孤城难守,再“割大罗岭、苦竹、南源、文上数十里之地”(今苦竹镇属)归义军统辖。陈五总作仓廒、运谷盐,以图大举②(②见清同治《广昌县志》附《平寨记》。)。百花死,曾文标、肖来仪继任首领,兵力增至数千,统辖村落不下数十都。“广贮谷食,私铸铜钱,横设河税”,积聚实力,“上司各衙门差舍,皆密布心腹;郡邑关厢内外,皆密布奸细”①(① 见清同治《建昌府志·艺文》,邓观《上张抚军剿寇书》。)。威震建昌、赣州、抚州、汀州、邵武各地。是是年九月,义军攻广昌县城,遭广昌营兵同广昌人和会乡兵合击而受挫,退兵自保。江西巡抚张某增兵攻寨,滴水寨有部分动摇分子惧而降,清兵“赉长表”炫耀战功解围而去。随后,这支义军同宁都县青阴、麻田等义军会攻新城,官府惊恐,加紧策划“进剿”。
  顺治十七年四月,江西巡抚檄调建营、虔营、省营合兵四千有奇,由建昌府知府高天爵统领,并调广昌人和会、南丰忠义会等乡兵助战。五月二十三日高天爵移兵头陂。建昌营参将王之任领兵先打败宁都青阴义军;八月,又镇压了谢三总部义军四百余人,阳石寨之外援断绝。清军重兵围寨,但义军坚守难下。次年五月二十一、二十二日大雨,义军警戒稍懈,为敌所乘破破滴水砦,下窥阳石。六月初二日,阳石寨失守。是役,义军英勇战死者1210名;忠贞不屈跳崖自尽者455名;被俘者仅77名(含妇女38名)。黄懋伦等部分义军杀出重围,黄改名李得生(后又改名刘汝桂)复招集农民义军千余人活动于新城县横村,抗击清军。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