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重大兵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4703
颗粒名称: 第三章 重大兵事
分类号: E289
页数: 7
页码: 726
摘要: 本章节介绍广昌县各时期重大兵事情况
关键词: 广昌县 军事 重大兵事

内容

第一节农民起义宋绍定二年(1229年),在闽赣农民起义高潮中,廖十六、廖云、廖雷带领广昌农民起义,反抗官府,“建年号重德”①(①见李崇智《中国历史年号考》第149页。)。十月,义军破南丰,“留一夕去,上司调江州兵百人守安禅寺,十二月调冯将守西门”。义军骤至,杀冯将,焚官署,越数日攻建昌(今南城),朝野震惊。次年,宋理宗“命御前诸军副都统置夏训,武友谅将池司步骑至;又命蔡某将荆湖步骑至;又命张总管〓将江西步兵至”,三路合围,义军据守松梓山(今广昌县城松子山),为池司兵所败。同时,宋廷起用居丧守制的陈桦(福建省宁化人)任南剑(今福建省南平)知州兼福建提刑和江西招捕之职.陈施展“巢抚”兼施之故伎,镇压了闽汀农民义军,广昌义军孤立,不久亦败。
  第二节阳石寨义军抗清阳石寨(又名羊石砦、阳石砦)位于今苦竹镇潘田村附近,崇岗峻岭,四面壁立,上有石池,可容数百家。该寨与滴水寨相连,山势险绝,利于攻守。清顺治初年,广昌一支农民义军以此为据点,结寨抗清。众推骁勇绝伦的陈百花为首领,号称陈五总。其时,江西总兵金声桓与副总兵王得仁起兵反清复明,张自盛(广昌人)军活跃于新城(今黎川)、泸溪(今资溪)。遍地烽烟,建昌营兵无力南顾,顺治九年(1652年),广昌知县沈寅出面招抚,“仍允居寨屯垦”。后有农民周二曾领众加入义军,军力渐丰,义军拒抚。沈寅自知孤城难守,再“割大罗岭、苦竹、南源、文上数十里之地”(今苦竹镇属)归义军统辖。陈五总作仓廒、运谷盐,以图大举②(②见清同治《广昌县志》附《平寨记》。)。百花死,曾文标、肖来仪继任首领,兵力增至数千,统辖村落不下数十都。“广贮谷食,私铸铜钱,横设河税”,积聚实力,“上司各衙门差舍,皆密布心腹;郡邑关厢内外,皆密布奸细”①(① 见清同治《建昌府志·艺文》,邓观《上张抚军剿寇书》。)。威震建昌、赣州、抚州、汀州、邵武各地。是是年九月,义军攻广昌县城,遭广昌营兵同广昌人和会乡兵合击而受挫,退兵自保。江西巡抚张某增兵攻寨,滴水寨有部分动摇分子惧而降,清兵“赉长表”炫耀战功解围而去。随后,这支义军同宁都县青阴、麻田等义军会攻新城,官府惊恐,加紧策划“进剿”。
  顺治十七年四月,江西巡抚檄调建营、虔营、省营合兵四千有奇,由建昌府知府高天爵统领,并调广昌人和会、南丰忠义会等乡兵助战。五月二十三日高天爵移兵头陂。建昌营参将王之任领兵先打败宁都青阴义军;八月,又镇压了谢三总部义军四百余人,阳石寨之外援断绝。清军重兵围寨,但义军坚守难下。次年五月二十一、二十二日大雨,义军警戒稍懈,为敌所乘破破滴水砦,下窥阳石。六月初二日,阳石寨失守。是役,义军英勇战死者1210名;忠贞不屈跳崖自尽者455名;被俘者仅77名(含妇女38名)。黄懋伦等部分义军杀出重围,黄改名李得生(后又改名刘汝桂)复招集农民义军千余人活动于新城县横村,抗击清军。
  第三节天地会暴动清嘉庆年间,福建省建宁县民李凌魁以传授大乘大戒经和天地会内暗号为号召,发展教徒。广昌县民赖达中,石城县民廖广周、李奇天,宁都州民李步高、王定珍等入教,各自吸收教徒,密议于子丑年举行反清起义。
  嘉庆七年(1802年),因李凌魁被捕牺牲,廖广周、赖达中等天地会首领紧急商讨应变之计。“私造如意图书、号票给发徒众”。发展教徒2500余名。定于次年十月十二日“在广昌、宁都、石城连界、犬牙交错之姚坊竖旗起事”②(② 见清道光《石城县志》所附《秦抚宪扑灭教匪奏摺》。)李奇天等在各所住村庄竖旗聚众接应,各带矛头、短刀、竹枪,计划先据驿前为基地。因连日大雨,届期集合者仅四百余人,众多教徒因雨阻在途,廖广周暂令解散,改期举事。驿前富绅赖待诏等“倾资出召乡勇,急驰走报县(兵)营”,十三日,兵弁、乡勇麋集,展开全面搜捕,教民赖达中等57人于格斗中牺牲,104人被捕送官;宁、石两县在途之教民,亦被兵勇沿途截杀,计被杀者616人,被捕者447人,多数惨遭杀戮。而参与镇压教民最卖力的驿前堡乡绅赖嘉猷(赖待诏之子)却因功赏授知县,赖俞、赖钦之亦以训导用③(③ 见清同治《广昌县志·人物》。)。
  四节太平军转战广昌一、首占广昌太平天国天历六年二月二十一日(1856年4月4日),驻抚州太平军分兵占领建昌府(今南城)后,七月十二日(8月18日)国宗杨柳青会同“边钱会”(吉安、建昌一带民间反清组织)部队占领广昌县,十四日攻南丰。
  二、三官殿之战天历七年(1857年)春,清军围攻吉安太平军。
  六月,广昌太平军屯于宁都古夏,国宗杨义清陈兵十万于头陂,将由宁都、永丰增援吉安。清广昌营都司张腾霄惧孤城难守,向驻防永丰县藤田的湘军王鑫营乞援。六月十三日(7月21日)王鑫自率大队直扑广昌,生员饶祖芬带宁都练勇为前驱,太平军初战不利。六月二十九日(8月6日),太平军分兵五路与清军战于广昌县城北之三官殿(距城3公里),不胜,退长生桥。七国宗杨辅清带大队来接应,又败,退至南丰县界。适值吉安太平军击敌大捷,王鑫连夜回师藤田,以观战局。
  三、末期太平军殊死战斗天历十四年(1864年),清同治三年,太平军兵分五路入赣,其中一、二、三、五路军都曾以广昌作攻防进退的回旋地和战场。
  第一路军——沛王谭星(所部即“花旗部队”,系广东天地会教徒组成,军纪差)、王宗李仁寿、李元茂,天将林正扬都于是年二月十三日(3月26日)由建宁县之里心圩进入广昌县的尖峰,被清军击退败走。三月二十四日,林正扬部至广昌与石城交界之黄土寨一带,受到广昌、石城勇丁合击。王宗李元茂等谋与侍王李世贤合队,全军自宁化县之安远司出发,于四月二十六日(6月18日)至广昌车桥岭,二十八日与广昌兵练战于塘坊。安爵周永全等被俘,退守塘坊之池源山背村①(① 见郦纯《太平天国军事史概述》下编。)。五月三日(6月15日),天将林正扬部由南丰边境至科头堡(今长桥乡属)。另一部由宁化县福村进入塘坊。
  第三路军——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来王陆顺德、戴王黄呈忠、天将丁太阳等,率部驻南丰,遭清军副将韩进春、鲍超、唐仁廉等军合攻。七月七日(8月19日)李世贤放弃南丰,奔广昌,次日,经文下里围宁都。
  第二路军——康王汪海洋、祥王黄隆芸、天将丁太阳等部分太平军,于七月十五日由石砠(南丰县属)进入广昌千善一带,后退走。
  第五路军——幼天王洪天贵福、干王洪仁玕、佑王李远继等与昭王黄文英所部,在八月二十二日(10月4日)复会于新城县(今黎川县),向横村(今宏村)前进,两路军仅万人左右。敌湘军席宝田部,次日追至新城县。太平军昼夜前进,餐后即行;敌亦轻装而进,昼夜紧追。八月二十六日,洪仁玕等军至广昌之尖峰。次日奔塘坊,在白水岭(今谟溪岭,广昌杨溪乡属)为敌追及。一度接战后又前奔,入夜于杨家牌(今杨家排),被清军突袭,太平军倦甚失措,部众溃散。数千人护幼主进据古岭,斩敌游击夏基鸿与外委廖生达,弃岭而退,人马拥挤,为敌所乘,人皆战死仍不胜,洪仁玕、黄文英等被俘,三千余将士战死,千人退入闽境。幼主于当夜混战中独自一人走脱,徘徊于广昌、石城之间,九月二十五日(10月25日)在石城荒谷中被敌游击周家良所获。后幼主于十月六日(11月18日)、洪仁玕等于十月十一日在南昌殉国。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英勇斗争十四年,至杨家排、古岭之战军溃而悲壮地结束。
  第五节工农暴动一、组织起来 1929年(民国18年)3月初,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到苦竹,传播革命思想。7月,当地农民饶爵一、石兰生代表贫苦农友前往南丰县洽村寻找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要求红军帮助,组织起来闹革命。
  8月3日,红军独立第二团派遣中共党员陈富生带领洽村芝龙坑赤卫队员来苦竹开辟红色地区,连夜召开农民大会。会上,即时成立苦竹农民协会,公选石兰生为农协委员长,饶爵一、李祖仁为委员。同时成立农民武装组织——苦竹农民赤卫队,紧接着全体出发打土豪。没收土豪黄汉青(曾任团练局局长)的财产,罚没银洋400元分给农民。5日,清算高利贷者及其他劣绅。农会声威大震,豪绅胆落。
  一、攻打县城 8月27日夜,苦竹赤卫队员扛着梭标(矛)、鸟枪和洽村游击队一道,配合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共3000余人分攻广昌。一路于28日攻占县城,焚烧国民党县党部、县政府官廨,释放在押犯人;一路进攻盘踞长生桥(位于城北7公里处)的靖卫团,击溃团丁400余,其头领吴家瑜带伤逃脱。这一胜利推动革命形势迅猛发展。
  8月底,中共苦竹支部成立,领导农民开展革命斗争。9月2日后,苦竹周围的尧山、大罗岭、小罗岭、严坑、龙塘、中葛屋等自然村纷纷组成农协会、赤卫队,农民运动如火如荼。国民党政权实施残酷镇压。
  三、反对“清剿” 9月21日,广昌县靖卫团奔袭苦竹,苦竹赤卫队掩护群众及时向深山转移,靖卫团扑空,便烧毁农协委员长石兰生之住房。10月19日,国民党军第十八师第一○三团李月峰部伙同靖卫团分进合击,再度奔袭尧山,苦竹,杀害尧山农协交通员肖世谋和宣传员李孔明。10月,中共洽村党组织派黎五㚢(中共党员)回家乡——甘竹桥头村建立中共桥头支部(黎五伎任支部书记),组成桥头农协会、赤卫队以及少年先锋队。
  11月16日,靖卫团偷袭桥头村,黎五㚢不幸被捕遇害。此后,持续4个月中,靖卫团对甘竹坪上、答田、鹅龙“清剿”28次,屠杀农民37人,烧毁民房130多间,抢掠耕牛120余头。劫后的答田村颓墙断石,瓦砾遍地,一片凄凉。敌人的残暴,使贫苦工农更加同仇敌忾。1930年春,西部山区的陈田、芦斜、吴坊、柯树等地纷纷成立革命委员会。甘竹成立区革命委员会,统一领导9个乡革命委员会。此时,西部、北部赤色游击区已连成一片,取得犄角相援,自卫反击的战略优势。5月,中共甘竹区委会成立,下辖甘竹、三元、龙溪3个党支部,革命运动蓬勃开展。苦竹、甘竹、前山、陈田、芦斜、柯树、吴坊等地先后没收土豪劣绅土地,分给农民。吴家瑜又指派头陂吴生煌保卫团(地主武装)偷袭柯树、芦斜、吴坊等地,遇到赤卫队的顽强抵抗。8月,甘竹区组建区游击队,有队员100余名,以大刀、梭标、鸟枪为武器,还配备部分单响快枪(红军赠送)。各地赤卫队也在扩充队伍,加紧军训,划分警戒范围,落实反“清剿”措施。一切重要路口,遍设岗哨,日夜监视敌情。有敌情时,鸣铳告警,哨哨相传,团结御敌,或设伏以击敌。
  8月初,苦竹地区各赤卫队集中200多名队员,击溃官坊、下油坑的揭发贵保卫团,又在新人坪、何家源、潘田等地没收豪绅袁进才、曾文魁等的财物,烧掉他们三栋房屋。10月7日揭发贵率保卫团团丁突袭苦竹之黄塔,被严阵以待的塘背、芦斜赤卫队伏击,大败而逃。
  四、联合歼敌 9月,吴家瑜警察队第二、第五分队进驻宁都县东山坝,企图纠合宁都靖卫团第三分团进攻宁、广边界红色区域。9月11日,中共东路行委率宁都、南丰游击队和广昌、宁都边界各赤卫队近万人,出其不意,全歼了这两股敌人。至此,地主武装改取守势,不敢轻易出动。
  苏区时,广昌地方武装配合红军反对国民党军队骚扰、“围剿”的英勇斗争,详见卷二十五《苏区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
  第六节解放广昌 1949年(民国38年)8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赣东南,国民党在各县的统治迅速土崩瓦解。此时,由广昌县地主武装拚凑起来的豫章山区绥靖司令部游击第六总队还盘踞广昌城区。同月,廖其祥(总队长)前往福建省建宁县属之里心,参加所谓“闽赣边区八县反共联防会议”,制定联防应变的策略和互相策应的办法,企图顽抗人民解放军。会后,廖指使部属疯狂逮捕商民,严刑逼交“赎身钱”,又集中煤油,计划在撤退时烧毁城区商店、民宅,制造“无人区”。一时,城区秩序大乱,居民相率逃率。8月27日,人民解放军第一四四师解放宁都,进军广昌,朝发夕至。廖其祥来不及焚烧城区,仓皇率部逃窜闽西(10月,该部并入所谓闽赣九县“剿匪”司令部建制)。
  同年9月15日,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四十八军一四四师四三○团从宁都进兵,占领广昌西部重镇——头陂镇。16日,四八一团至白水镇(今赤水镇),次白退出。27日夜,四三○团进军县城,全城实行军事管制。次日,分兵驻防长桥、尖峰、甘竹、白水、大株、驿前等地,发动群众,筹粮支前,追剿残敌。广昌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