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检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4634
颗粒名称: 安全检查
分类号: C97
页数: 2
页码: 697
摘要: 1969年,开始使用锅炉。1978年起,配技术人员,调查登记锅炉压力容器,记载锅炉安全运行。1980年有73名在地区学习,并取得合格证书。之后,县劳动局拟定锅炉水质处理暂行办法,每年评选先进锅炉户、先进司炉工。1984年全县11个单位使用蒸气锅炉13台,总发热量17~651/H。司炉工持证上岗。是年,有10台锅炉水处理基本空缺,结垢氧化腐蚀,锅炉房差治理难。矿山检查:1960年起,苦竹金华山钨矿采用人工风钻式凿岩,粉尘含量游离二氧化矽高达80%。至1984年未发生死亡事故。抽调领导、技术干部、工人代表共160多人,组织7个小组检查县厂矿车间安全生产,查出隐患100余件,得到整改达85%。
关键词: 广昌县 劳动保护 安全检查

内容

锅炉检查:1969年,开始使用锅炉。1978年起,配技术人员,调查登记锅炉压力容器,记载锅炉安全运行。1980年有73名在地区学习,并取得合格证书。之后,县劳动局拟定锅炉水质处理暂行办法,每年评选先进锅炉户、先进司炉工。1984年全县11个单位使用蒸气锅炉13台,总发热量17~651/H。
  1990年,全县锅炉增至28台,其中工业上20台、生活上8台,经地区检查并取得使用证。司炉工持证上岗。是年,有10台锅炉水处理基本空缺,结垢氧化腐蚀,锅炉房差治理难。
  矿山检查:1960年起,苦竹金华山钨矿采用人工风钻式凿岩,粉尘含量游离二氧化矽高达80%。1969年,有矽肺病职工77人,其中Ⅰ期矽肺13人,Ⅱ期矽肺43人,Ⅲ期矽肺1人。
  1979年后,安全防尘和安全操作规程制度建立,采用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相结合的办法,坚持湿式作业,控制干式作业。工人作业戴安全帽、口罩,穿工作服、水鞋。70年代进矿的工人未发现矽肺病;全矿121名砲工分期分批培训,经考试有78人取得合格者操作证书。至1984年未发生死亡事故。尔后,金华山钨矿和大株乡荧石矿的采矿方法、井巷布置、技术装备、作业环境、职工安全教育监察得以加强。
  1990年,矽肺病职工109人,占接触粉尘作业总数5%,内有0~Ⅰ期28人、Ⅰ期22人、0~Ⅰ+Ⅰ期8人、Ⅱ期50人、Ⅲ期1人。1984~1990年期间,每年增4~6人,增长率为1.83~2.75%。
  其他检查:1979年9月,县成立安全生产大检查领导小组。抽调领导、技术干部、工人代表共160多人,组织7个小组检查县厂矿车间安全生产,查出隐患100余件,得到整改达85%。尔后,每年春季、五月、秋季、冬季,县劳动主管部门组织全县性的安全检查。厂矿自身检查一般一月一次。
  是年6~7月,县政府抽调县卫生局、县工会、县劳动局人员,普查16个单位接触铅、苯、汞、有机磷、三硝基甲苯、氰化物、二氧化硫、氨、砷、矽尘等工种的257名职工,发现有20名职工得铅慢性中毒和铅吸收现象。还进行环境卫生学抽样调查,据6个单位测定,粉尘浓度和含有毒有害物质,都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1980年,县劳动主管部门将慢性中毒的20名职工,分3批送赣州地区工业卫生研究所治疗。
  1981年,县印刷厂改进铸字、制版的排风设备,降低毒物浓度。
  同年,县二轻农机修造厂冶炼铅车间,湿度高,空气中每立方米含铅量达1.81克,超过国家规定的63倍,责令转产。
  1986年,县劳动主管部门与卫生防疫部门建立27个企业单位工业卫生档案。
  1990年,进行厂(矿)环境、职业安全、卫生条件检测和职业健康体检。化学检测合格率为100%,物理检测,粉尘浓度合格率为51%,噪声合格率为23%,职业病危害仍然存在。县造纸厂新建、扩建工程的职业安全卫生受到监察。县化工厂、县纺器厂、县造纸厂被地区列为县定点监察单位。全年监察4次,都作记录,如有隐患下发《监察意见通知书》。
  是年,全县接触有毒有害、高温作业有47单位,34个工种,910人。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