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编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4592
颗粒名称: 行政编制
分类号: C97
页数: 1
页码: 680
摘要: 1950年,广昌定为丁等县,省编制委员会(简称编委)下达编制数(详见附表)。当时财政统一归县结算,未按编制配足人员。 1954、1956、1957年都精减机构,编制也作相应调整。1956年起,各乡配3名脱产干部编制。 1964年,编制按人口比例确定,省规定15万人以上不足30万人的县为240人。当时广昌不足15万人,编制数未作硬性规定,依实际而定,报省批准,城镇编制5000人以下为7人,5000~10000人以1.3%左右安排;人民公社按农村人口1.29%安排,平均每社为9.96人。具体安排:5000人口左右公社为7人,7000人口左右公社为9人左右,10000人口左右公社为12人左右,15000人左右公社为16人左右。 “文化大革命”期间,机构撤并频繁,编制无定额,人员增减无常。 1984年,恢复编制定额管理。是年,地区编制委员会分配下达广昌县级党政群行政编制数,1985年下达县人民武装部、公检法司机关行政编制,1987年下达镇乡级党政机关群众团体行政编制数。是年,县税务局人员编制16人上划地区。 1984~1990年期间,地区编委陆续增加广昌行政编制数。至1990年全县行政编制为972人,其中乡镇345人。
关键词: 广昌县 新中国 行政编制

内容

1950年,广昌定为丁等县,省编制委员会(简称编委)下达编制数(详见附表)。当时财政统一归县结算,未按编制配足人员。
  1954、1956、1957年都精减机构,编制也作相应调整。1956年起,各乡配3名脱产干部编制。
  1964年,编制按人口比例确定,省规定15万人以上不足30万人的县为240人。当时广昌不足15万人,编制数未作硬性规定,依实际而定,报省批准,城镇编制5000人以下为7人,5000~10000人以1.3%左右安排;人民公社按农村人口1.29%安排,平均每社为9.96人。具体安排:5000人口左右公社为7人,7000人口左右公社为9人左右,10000人口左右公社为12人左右,15000人左右公社为16人左右。
  “文化大革命”期间,机构撤并频繁,编制无定额,人员增减无常。
  1984年,恢复编制定额管理。是年,地区编制委员会分配下达广昌县级党政群行政编制数,1985年下达县人民武装部、公检法司机关行政编制,1987年下达镇乡级党政机关群众团体行政编制数。是年,县税务局人员编制16人上划地区。
  1984~1990年期间,地区编委陆续增加广昌行政编制数。至1990年全县行政编制为972人,其中乡镇345人。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