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落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4214
颗粒名称: 政策落实
分类号: D262
页数: 2
页码: 541
摘要: 1979年起,相继成立有关机构,组织专门班子,负责统战政策的落实工作。这一期间,党外人士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1件1人已平反纠正;受政治审查13人,全部复查,重新结论;档案材料全部清理,清出各种材料1390份,4143页,其中“文化大革命”时期形成的材料全部烧毁;1958年向党组织交心的材料全部退还本人;“文化大革命”前担任各级领导职务的共30人,其中副县长1人,副局长8人,除退休、已故、调离出县者外,均作了相应职务的安排。复工复职8人,恢复城镇户口16户、69人,退赔“文化大革命”中被查抄财物20件,折款2400元,退回被占私房8户、14间,补发所停发的工资。
关键词: 广昌县 统战工作 政策落实

内容

1979年起,相继成立有关机构,组织专门班子,负责统战政策的落实工作。1984年,科技、文卫3个检查组开展自查,之后又进行扫尾补课,至1987年底,全县统战政策落实工作告一段落,并经省委落实统战政策领导小组2次检查验收。
  这一期间,党外人士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1件1人已平反纠正;受政治审查13人,全部复查,重新结论;档案材料全部清理,清出各种材料1390份,4143页,其中“文化大革命”时期形成的材料全部烧毁;1958年向党组织交心的材料全部退还本人;“文化大革命”前担任各级领导职务的共30人,其中副县长1人,副局长8人,除退休、已故、调离出县者外,均作了相应职务的安排。
  工商从业人员从1956年参加国营、公私合营企业的54名中,区别出本属劳动者的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46名。原工商业者在“文革”期间,被占房屋7户,共27间、375平方米,被查抄金银财物的17户、折款2.9万元,均全部退还。下放农村劳动5户34人全部收回,并安排他们的5名子女工作。被扣发3人的工资1195元全部补发。被停止领发定息的33户、1900元,全部补领。1961年因小商小贩而被劝其退党的3人,恢复党籍。
  台湾同胞家属因“台湾关系”遣送农村2人,已收回安置工作;冤假错案6人均平反昭雪;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下放农村、取消商品粮、抄家、没收财产的错误处理都得到纠正。复工复职8人,恢复城镇户口16户、69人,退赔“文化大革命”中被查抄财物20件,折款2400元,退回被占私房8户、14间,补发所停发的工资。
  归侨和侨眷的冤假错案10件,全部平反,人事档案全部清理,对各种不实材料均烧毁。“文化大革命”中被没收的金银财物都归还,退回没收房屋9户,共1970平方米(其中香港同胞黄希龄房屋3处,1294平方米)。恢复吃商品粮和“农转非”共20户,77人。
  台属、侨眷在入党、参政、升学、参军、评职称等方面都一视同仁。
  起义投诚人员有5人享受国家干部待遇,1人属农村,给予每月定期补助。以上6名人员,县人民政府、县委统战部分别于1985年5月22日、1986年6月14日颁发证书。起义投诚人员中,还有朱肇济、杨荫乔2人,原判刑处决,县法院于1987年对该2案复查,撤销原判决,重新结论,经县委统战部审定、地委统战部核准该2人为国民党投诚人员。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