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管局(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3925
颗粒名称: 一、主管局(处)
分类号: F722
页数: 1
页码: 394
摘要: 1933年,广昌属苏区。为粉碎国民党经济“围剿”,设广昌粮食调剂分局,在头陂、甘竹设分局,驿前设支局。其职能,通过购销调存活动,打击不法奸商,平抑粮价。下设田赋科、粮食科,共约25人。1948年1月,因征币,田赋粮食管理处遂裁撤,业务并入县财政科。下设田赋股、粮食股,人员减为10余人。1949年全县解放,于同年11月成立县人民政府粮食局。1952年9月,粮食局改为政企合一单位,称广昌县粮食局,1969年改称县粮食管理处。1990年县粮食局下设有16粮油管理所,3厂、2公司和粮油储备库、汽车队。全县职工增至414名。县局负责贯彻执行粮油方面的方针、政策、法令,开展粮油经营,稳定市场,平抑物价,保障供需,发展生产。
关键词: 广昌县 粮油经营 管理机构

内容

1933年,广昌属苏区。为粉碎国民党经济“围剿”,设广昌粮食调剂分局,在头陂、甘竹设分局,驿前设支局。其职能,通过购销调存活动,打击不法奸商,平抑粮价。
  1942年(民国31年),粮食管理机构改革,县设粮政科。1943年县粮政科与县田赋管理处合并,成立县田赋粮食管理处。下设田赋科、粮食科,共约25人。1944年,增设到4科,第4科分掌粮食。县田赋粮食管理处还下设平西(今旴江)、白水(今赤水)、头陂办事处,负责征收公粮、接收保管和支拨粮食,并筹募和管理义仓积谷。当时全县共约职员100人。1948年1月,因征币,田赋粮食管理处遂裁撤,业务并入县财政科。下设田赋股、粮食股,人员减为10余人。
  1949年全县解放,于同年11月成立县人民政府粮食局。其职能是清理仓库,筹借粮食、马料、柴火,供应前方军需及政府供养。1952年9月,粮食局改为政企合一单位,称广昌县粮食局,1969年改称县粮食管理处。1971年5月撤销在县商业局内设粮油组。但原班人员未动,业务工作和经济核算仍保持原状,并继续领导基层粮油单位的业务工作。1972年7月,改称县粮油公司,隶属于县商业局。1972年11月恢复县粮食局。
  1990年县粮食局下设有16粮油管理所,3厂(莲苓面厂、饲料加工厂、粮油加工厂)、2公司(工业饲料公司、粮油贸易公司)和粮油储备库、汽车队。全县职工增至414名。县局负责贯彻执行粮油方面的方针、政策、法令,开展粮油经营,稳定市场,平抑物价,保障供需,发展生产。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