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群众文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2882
颗粒名称: 第六章 群众文艺
分类号: G24
页数: 2
页码: 318
摘要: 第一节文娱活动南城自古文化比较发达,宋时就有“笙箫雅乐,金陵莫及”之誉,明代更进入鼎盛时期。明弘治八年益王朱祐槟就藩建昌后,更是“管弦丝竹之声昼夜不绝,秦淮箫鼓殆不如也”。民国时期,除元宵闹花灯,端午赛龙舟外,时有京剧、三角班和傀儡戏演出。建国后,有组织的文艺演出逐渐增多。1950年~1951年,组织土改文艺宣传队,在农村巡演出《白毛女》、《九件衣》、《赤叶河》、《兄妹开荒》等剧目。1963~1965年,县直机关业余剧团先后排演了《夺印》、《李双双》、《南海长城》、《年青的一代》、《红岩》、《抓壮丁》等大型剧目,获得群众好评。1956年,举行首届业余文艺会演,参加人数200余人。方国兴工书画,其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书画展览。
关键词: 群众文化 文娱活动

内容

第一节文娱活动南城自古文化比较发达,宋时就有“笙箫雅乐,金陵莫及”之誉,明代更进入鼎盛时期。明弘治八年(1495年)益王朱祐槟就藩建昌后,更是“管弦丝竹之声昼夜不绝,秦淮箫鼓殆不如也”(清道光《南城县志》卷三十二)。民国时期,除元宵闹花灯,端午赛龙舟外,时有京剧、三角班和傀儡戏演出。
  建国后,有组织的文艺演出逐渐增多。1950年~1951年,组织土改文艺宣传队,在农村巡演出《白毛女》、《九件衣》、《赤叶河》、《兄妹开荒》等剧目。1957年,群众文艺活动非常活跃,全县建立了36个农村俱乐部,9个幻灯放映组,31个业余剧团,29个业余创作组开展经常性的文艺活动。1963~1965年,县直机关业余剧团先后排演了《夺印》、《李双双》、《南海长城》、《年青的一代》、《红岩》、《抓壮丁》等大型剧目,获得群众好评。
  “文化大革命”期间,“样板戏”独占文艺舞台,各文艺演出队和业余剧团纷纷改名“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演出样板戏、毛主席语录歌和“造反有理”之类的文艺节目,群众文化生活十分单调。
  1978年以后,各地业余剧团和文艺演出队相继恢复,演出了不少传统剧目和现代戏。文化馆也加强了对业余剧团的辅导和管理,到1984年,完成了全县从艺人员的考核发证和业余剧团的剧目审查工作。
  80年代由于影视业的飞速发展,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业余剧团的活动有所减少,流行歌曲、交谊舞开始盛行。
  第二节文艺会演 1956年至1985年,全县前后举办过9次全县性业余文艺会演。
  1956年,举行首届业余文艺会演,参加人数200余人。
  1957年,举行首届农村业余文艺会演,参加人数达300余人。
  1958年,举行第二届农村业余文艺会演。
  1959年,举行第三届农村业余文艺会演。
  1966年,举行第二届业余文艺会演。
  1967年,举行首届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会演。
  1971年,举行第二届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会演。
  1973年,举办全县民兵业余文艺会演。
  1980年,举行全县中、小学文艺会演。
  1959年以后,文化馆组织县文艺代表队多次出席省、地举办的业余文艺会(调)演,创作演出了不少深受群众欢迎的文艺节目,1959年参加全省首届农村业余文艺会演,创作演出的《人民公社是乐园》、《棉花小唱》获优秀节目奖,这两首歌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省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全国有7家报刊转载。1960年参加全省第二届农村业余文艺会演,创作演出的小演唱《喜报》、《花鼓灯》获优秀节目奖。1974年参加全省业余文艺宣传队调演,创作演出的表演唱《民兵战士喜擦枪》、《送茶歌》获优秀节目奖。1977~1984年间,4次参加地区业余文艺会(调)演创作演出的《新的起点》、《三女告状》、《演出之前》;灯彩《花鼓灯》、《火龙舞》;民歌《短工歌》、《瞎子算命歌》等都分别获奖,是全区历届业余文艺会演中获奖最多的县之一。此外,还有10多名业余演员、故事员在省、地会演和故事会中受到奖励。
  第三节文艺创作南城自古文艺繁荣,诗、词、曲、赋、戏百花争艳。明左赞的《梅花百咏》、张升的《柏崖诗集》、郑之文的杂剧《白练裙》、清曾燠的《赏雨茅屋诗集》均蜚声文坛。
  民国时期,邓雅宾的《雅宾歌曲集》曾获江西省教育厅创作奖。
  建国后,文艺创作日趋繁荣。除参加省、地、县三级文艺会演中创作的获奖作品外,音乐、美术、文学等方面都涌现出不少作品,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胡定元、方国兴的书画和兰力生、陈国璋的长篇小说。兰力生、陈国璋(笔名岚晨)合写的长篇小说《映山红》,1975年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次年人民出版社又选为农村版图书再版,全国发行。这是抚州地区建国后得以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胡定元擅长国画,其作品《人民公社好》国画,1964年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方国兴工书画,其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书画展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新贯彻“百花齐放”的方针,繁荣了文学创作。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1985年,县内业余作者在国家级刊物发表短篇小说1篇、诗歌6首,在省地级报刊、电台发表的诗歌、散文149篇,小说、故事78篇,剧本13个,音乐作品13首、美术、摄影作品69幅。
  为了培养业余作者,从1979年起,县文化馆、县文联先后编辑了供内部交流的不定期的铅印、油印小册子《南城文艺》、《作品选》、《谷雨诗集》、《麻姑泉》等,刊用作品近千件。1982年,文教局和文化馆组织力量对南城民间音乐进行了系统的搜集整理,精选出200余首民歌编印成册。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