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机构与队伍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2619
颗粒名称: 三、机构与队伍情况
分类号: S85
页数: 2
页码: 195
摘要: 民国时期,仅有少数民间兽医,畜禽病疫防治水平很低。建国初,人民政府将18名阉割员、12名中兽医组织起来,采取联营方式在全县7个区建立了互助合作性质的兽医站。
关键词: 畜禽卫生 防疫人员

内容

民国时期,仅有少数民间兽医,畜禽病疫防治水平很低。建国初,人民政府将18名阉割员、12名中兽医组织起来,采取联营方式在全县7个区建立了互助合作性质的兽医站。
  1954年,城关镇吴兰仙等4位妇女成立“四姐妹兽医站”。她们冲破世谷观念,“牵猪牯”上户给母猪配种,成为全省畜牧兽医系的先进典型。1955年成立了县兽医站。
  1958年以后,各公社普遍成立了兽医组织,大队设防疫员。
  建国以来,基层兽医人员从少到多,逐步发展。从1952年10月到1985年,县畜牧兽医站每年举办训练班1-2期,共培训各乡镇基层兽医人员125人,村级防疫员78人。建立了一支稳定的畜牧兽医队伍。
  1985年,全县有县畜牧兽医站1个,乡(镇)兽医站16个。县兽医站有兽医9人(大专毕业6人,中专1人,行政人员2人),乡(镇)兽医站有兽医125人,村有防疫员78人。全县自下而上形成三级畜禽防治体系。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