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南城县志》 图书 |
唯一号: | 140220020210002536 |
颗粒名称: | 第二节 南城县农田建设情况 |
分类号: | F3 |
页数: | 2 |
页码: | 172 |
摘要: | 南城属低山丘陵地形,东西两侧多为山地,中部丘陵起伏,纵横交错,穿插众多小块盆谷地。盱江、黎滩河及其支流两岸多属河谷冲积性小平原与河阶地。一方面有利于自流灌溉,另一方面又造成高排缺水,河阶受涝,盆谷潜育,易涝易旱。 建国前,全县水利设施只有少数漏水陂坝和浅水塘,除盱江及其支流两岸少数农田可引水灌溉外,其余皆靠天然山泉溪水灌溉,绝大多数农田都是“望天田”,旱涝灾害频繁。盱江及其支流两岸易遭洪涝。建国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农田基本建设,不断组织全县人民兴修水利,排除旱涝,引水改土,平整土地,大搞园田化,成就卓著。至1985年,全县有效灌溉面积21.4万亩,占耕地面积75.2%。旱涝保收面积19.1万亩,占耕地66.8%。园田化面积5万亩,占耕地17.3%。但全县仍有4.3万亩耕地易旱,2.6万亩农田易涝,其中受严重威胁的有0.2万亩。 |
关键词: | 农村经济政策 农田水利建设方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