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印刷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1644
颗粒名称: 二、印刷业
分类号: F427
页数: 1
摘要: 同治年间,浒湾仍有60余家木刻印书铺栈、作坊,刻印的书籍、年画畅销全国各地。民国31年,日本侵略军进扰浒湾,纵火焚毁,木刻印书业遭到彻底破坏。1956年7月金溪报社成立,9月,为配合办报,以印刷组为基础,成立金溪县印刷所。印刷厂成立初期,只有职工22人,总产值6300余元。1958年,添置平台印刷机1台,人力切纸机1台和其它简单设备。1961年,调整精简后留下技工7人,干部2人。“文化大革命”初期,生产受到干扰,一度陷于瘫痪。1985年底有职工99人,总产值29.6万元,固定资产原值24.3万元。1958年至1985年累计利税58万余元,印刷量由1958年的20488千印到1985年的21552千印。
关键词: 金溪县 地方史志 印刷业

内容

清朝,浒湾木刻印书十分发达,乾隆时期最为鼎盛。同治年间,浒湾仍有60余家木刻印书铺栈、作坊,刻印的书籍、年画畅销全国各地。民国31年(1942),日本侵略军进扰浒湾,纵火焚毁,木刻印书业遭到彻底破坏。
  解放前夕,县城有4家私人开设的石印作坊,1956年组成城关手工业综合社中的一个印刷组。1956年7月金溪报社成立,9月,为配合办报,以印刷组为基础,成立金溪县印刷所。1957年4月,《抚州农民报》停办,下放金溪技工10人,干部2人,人力园盘机2台和3000元资金,与印刷所合并成立国营金溪县印刷厂。
  印刷厂成立初期,只有职工22人,总产值6300余元。1958年,添置平台印刷机1台,人力切纸机1台和其它简单设备。1961年,调整精简后留下技工7人,干部2人。“文化大革命”初期,生产受到干扰,一度陷于瘫痪。1969年后生产逐步改善,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扩建厂房,规模不断扩大,部分工序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1985年底有职工99人,总产值29.6万元,固定资产原值24.3万元。1958年至1985年累计利税58万余元,印刷量由1958年的20488千印到1985年的21552千印。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金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2

本书建置 区划; 自然环境;居民; 政党;政权; 政协;政法;民政 人事;军事;群众团体;农业;林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