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图书馆
南昌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昌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超星发现
首页
知识信息
高家柳沟今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昌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0120020230009112
颗粒名称:
高家柳沟今昔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71年06月24日南昌日报登载了关于高家柳沟今昔对比的文章。
关键词:
高家柳沟
思想
农业
革命
内容
莒南县高家柳沟大队,是一个有山有水、美丽富饶的山村。全村四百二十五户,一千九百多人。走进村来,绿树成荫,果树成行,歌声四起,到处热气腾腾,生气勃勃。勤劳勇敢的高家柳沟人民,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乘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强劲东风,狠抓革命,猛促生产,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一日千里地向前跃进。
“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高家柳沟的每一户贫下中农,都永远忘不了党和毛主席的恩情,都忘不了解放前“千村薛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艰苦岁月,都忘不了祖祖辈辈血泪斑斑的历史。
解放前的高家柳沟是地主、富农的天下。他们掌握着政治、经济、文化大权,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我们广大贫下中农受尽了他们的剥削和压迫。
解放前高家柳沟共有二百六十户,八百四十多口人,三千三百亩土地,其中十五户地主、富农就占有土地一千六百亩。占人口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贫下中农只有五百余亩山岭薄地,产量每亩不超过八十斤。他们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常年扛活的有四十户,常年要饭的有二十八户,到外地逃荒的有二十户,有的被逼得卖儿卖女,妻离子散。
当年高家柳沟流传这样一首歌谣:“糠秕煎饼两手捧,糊粥稀得照人影,冬天盖着疙瘩被(蓑衣),衣裳补丁摞补丁。”这就是解放前高家柳沟广大贫下中农生活的真实写照。
那时候,贫下中农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沉重压榨,.整天做牛做马,在死亡线上挣扎着。气都喘不过来,更谈不上读书识字了。当时群众都这样说:“要想写和算,地主把权攥。穷人做奴隶。哪能把书念!”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东方升起了红太阳,来了救星共产党。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我们贫下中农闹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土地还家翻身得解放。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化,社会主义道路宽又广。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贫下中农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战天斗地,改造自然,集体生产年年增长。毛主席指方向,光辉按语照山庄。学政治,学文化,贫下中农把文权掌。毛主席啊,毛主席!您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我们最衷心地祝愿您万寿无疆!
前进吧,高家柳沟!乘着东风,迎着朝阳,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前进吧!
(一九六八年编)
(原载《红旗》杂志一九七一年
第六期)
知识出处
《南昌日报》
出版者:南昌日报社
出版地:南昌市
《南昌日报》为中共南昌市委机关报,地址位于南昌市红谷滩丰和北大道,其前身为《南昌晚报》,创刊于1958年7月1日。
阅读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