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非生产人员 加强农业第一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昌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0120020230007706
颗粒名称: 精简非生产人员 加强农业第一线
分类号: F306
摘要: 1971年4月,铁河公社党委会和革委会在“农业学大寨”的大好形势鼓舞下,采取坚决措施,精简了二百三十一名非生产人员,动员了二十一户干部家属,下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加强了农业第一线。
关键词: 非生产人员 劳动力 农业

内容

铁河公社党委会和革委会在“农业学大寨”的大好形势鼓舞下,采取坚决措施,精简了二百三十一名非生产人员,动员了二十一户干部家属,下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加强了农业第一线。
   铁河是个田多人少的滨湖地区,生产潜力大,需要大量劳动力。过去在叛徒、内好、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毒害下,有的队重副轻农,把大量的劳动力抽出搞副业,因此,生产上不去,年年老样子。公社党委带着“如何挖潜力”的问题,重温毛主席的有关教导,摆劳动力的现状,分析劳力紧张的根源,一致认为主要是非生产人员过多。问题看准后,公社党委和革委会就下定决心,组织四个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分赴四个大队进行宣传,调查情况,研究措施。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全面合理安排劳动力。方洲大队的综合队,是个拥有七、八十个人员的副业单位,过去群众一针见血地批评说:“方洲综合队,人员一大堆,抓钱不抓粮,究竟对谁有利?”这个大队通过学习毛主席有关发展农业的一系列教导,摆正了抓“粮”与抓“钱”的关系,把大部分人员充实到农业第一线上去。
   公社根据精兵简政的原则,尽可能挤出劳力,加强农业战线。公社党委对大队、生产队的会计、出纳、保管、广播员、饲养员、赤脚医生等人员,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做到能用一个人的决不用两个人,能用辅助劳动力的决不用正式劳动力,精简了一批非生产人员,充实了生产第一线。

知识出处

南昌日报

《南昌日报》

出版者:南昌日报社

出版地:南昌市

《南昌日报》为中共南昌市委机关报,地址位于南昌市红谷滩丰和北大道,其前身为《南昌晚报》,创刊于1958年7月1日。

阅读

相关机构

铁河公社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昌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