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图书馆
南昌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昌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超星发现
首页
知识信息
用唯物辯证法指导科学种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昌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0120020230007114
颗粒名称:
用唯物辯证法指导科学种田
分类号:
F329
摘要:
1970年,南昌县泾口公社农业科学研究小组运用毛主席的唯物辩证法指导科学种田,取得了平均亩产一千六百五十九斤,最高亩产一千八百三十五斤的优异成绩,初步掌握了种植水稻的一些规律。
关键词:
农业
科学
唯物辩证法
内容
去年,我们运用毛主席的唯物辩证法指导科学种田,取得了平均亩产一千六百五十九斤,最高亩产一千八百三十五斤的优异成绩,初步掌握了种植水稻的一些规律。
思想关与技术关
我们科研小组是由贫下中农、革命干部和“五·七”战士三结合组成的。去年二月,我们下到泾口大队第四生产队去帮助总结科学种田的经验。当时,正值久雨低温,有些人育秧不看客观条件,生搬硬套“书本知识”,使第一次育秧播下的种谷全烂光了。这时,有的人说:“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冒过技术关!”
“究竟是技术冒过关,还是人的思想不过硬?”公社党委组织我们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思想和政治又是统帅,是灵魂”、“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伟大教导,使我们认识到:“山靠人开,路靠人闯。只要人的思想红,定能闯过育秧关。”接着,我们和贫下中农一道,紧紧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深入持久地开展革命大批判,使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于是,科研小组和贫下中农一起,总结第一次育秧的失败教训,重新大批育秧。当时,仍然阴雨连绵,天气寒冷。但是,我们克服了一切困难,日夜守在田边,看温度,进行了细致的防护工作,终于战胜了久雨低温,闯过了育秧关。这两次育秧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田要高产量,先要思想红。只有不断攀登思想革命化的高峰,才能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稻与水
水是水稻生长的必备条件。但是,有的人片面地认为水稻绝对不能离水,对晒田这一新的耕作技术抱怀疑态度。通过学习毛主席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光辉论述,使我们懂得了稻与水的辩证关系。水稻要靠水生长,这是指水稻生长的全过程而言,从水稻生长的某一时期来说,它又有不要水的相对阶段。水分不足不行,过多也不行。什么时候要水,什么时候不要水,什么时候深灌,什么时候浅灌,都有它一定的规律性,同时又和天气、土质和禾苗的长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不断地进行科学分析。要水时及时灌溉,不要水时及时晒田。晒田的一般规律是先轻后重,逐步晒透,最重时只能晒到田面丝裂。晒田时必须看苗、看田、看天。实践证明,在满足水稻生长所必需的水分的前提下适时晒田,是夺取粮食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因为它可以使禾根深扎,利于吸取更多养料;控制无效分蘖,确保有效枝秆;抑制茎叶陡长,减少病虫为害。采取了晒田措施,就能促使禾苗生长健壮,谷穗籽粒饱满;如果只灌水不晒田,始终让禾苗浸泡在深水之中,看起来枝多叶茂,实际上粒少空壳多,而且极易发生病虫害。
稻与肥
肥料是禾苗的粮食。但是,是不是只要肥多就产量高呢?毛主席教导说:“在一定的条件下,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的东西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禾苗对肥料的需求也是有一定限度的,适时适量才能丰收高产;过量不适时,就会使稻苗疯长籽粒少。所谓“庄稼是枝花,全靠肥当家”的说法是不确切的,它片面地强调了肥的作用,而否定和忽视了人的作用。如何做到肥足又不过量,这就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掌握水稻什么时候要肥、什么时候不要肥的客观规律。只有因时制宜、适量合理,才能充分发挥肥料的效力,满足稻苗的需要,达到高产的目的。我们在实践中的体会是:基肥要施得足,追肥要施得巧,农家肥与化学肥要合理搭配好。基肥足,可以促进稻苗早生快发;巧施分蘖肥和分化肥可以促使有效分蘖早而壮,穗大粒多产量高。在施肥过程中,也必须看天、看田、看苗,灵活掌握时机,不可千篇一律。
防病与治病
病虫是禾苗的大敌,增产的障碍。毛主席教导我们:“优势而无准备,不是真正的优势,也没有主动。”对付病、虫害,必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早防早治,主动进攻。我们的具体作法就是防在病虫害发生之前,治在病虫害发生之初。种谷下水前进行严格消毒,秧苗青头以后和插秧前一天又分别喷撒了两次农药,以保秧苗前期健壮,增强后期抗病能力。病虫未发生,就要把田塍路边的杂草锄净铲光。在禾苗生长过程中,要加强病情虫情测报工作,发现“敌”情就要迅速采取针对性措施,什么病虫喷撒什么药。不使小面积病虫蔓延扩大。由于我们坚持做到了以防为主、治早治小,基本上没有发现枯心、白穗的现象。滨湖地区稻田泥脚深,不易落干,容易出现“镰下坏”,严重影响粮食高产。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毛主席的光辉哲学著作《矛盾论》,终于对照分析找到了造成“镰下坏”的主要矛盾是由于年年留原浆,禾兜易霉烂。于是,我们就对症下药,及早预防,每耘一次禾落干一次,禾封行后适时晒田,不仅有效地防止了“镰下坏”,而且成功地控制了无效分蘖,确保了粮食高产。
知识出处
《南昌日报》
出版者:南昌日报社
出版地:南昌市
《南昌日报》为中共南昌市委机关报,地址位于南昌市红谷滩丰和北大道,其前身为《南昌晚报》,创刊于1958年7月1日。
阅读
相关机构
南昌县泾口公社农业科...
责任者
南昌县泾口公社农业科...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