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声附和”的要害是“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昌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0120020230006688
颗粒名称: “随声附和”的要害是“和”
分类号: B033
摘要: 1971年2月5日南昌报登载的关于在思想斗争中必须坚定立场路线的文章。
关键词: 阶级立场 政治方向 斗争观念

内容

有的人在讨论什么问题时,都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总是跟在别人后面,随声附和。别人赞成他举手,别人同意他点头。即使是错误的意见,也不反对。这种人认为,跟着人家跑,既不得罪人,又不会摔跤,保险不错。群众说,这是一种典型的“老好人”。
  “老好人”真的保险不会摔跤吗?否。这种人没有明确的政治方向,没有阶级斗争观念,满脑子装的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这种人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大搏斗中终究要摔跤。随声附和的人往往从利己主义的观点出发,不问原则点头称是,在“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附和声中,求得“一团和气”。这种人最容易被阶级敌人所利用,成为阶级敌人的“应声虫”。我们单位就有人随声附和阶级敌人而被拉下水。阶级斗争的严重事实说明,随声附和就是没有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没有明确的是非界限,这样的“和”,就是中了刘少奇的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的毒的表现。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说:“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能不能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是区别无产阶级革命者与“老好人”的重要标志。“老好人”取消积极的思想斗争,处处以和事佬的姿态出现,搞的是阶级调和。“随声附和”的要害就在于“和”,这种“和”的实质就是刘少奇所宣扬的“阶级斗争熄灭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要敢于坚持无产阶级革命原则,敢于为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而战斗,立场坚定,态度明确,而不能“和”。
  一“和”一“斗”,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世界观。我们所需要的是无产阶级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坚决反对无原则的“随声附和”。

知识出处

南昌日报

《南昌日报》

出版者:南昌日报社

出版地:南昌市

《南昌日报》为中共南昌市委机关报,地址位于南昌市红谷滩丰和北大道,其前身为《南昌晚报》,创刊于1958年7月1日。

阅读

相关人物

涂世广
责任者
余宪章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