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解放军某部卫生队长李守昌的事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昌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0120020230006360
颗粒名称: 记解放军某部卫生队长李守昌的事迹
分类号: D64
摘要: 1971年1月19日南昌报登载的关于解放军某部卫生队长李守昌的事迹的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卫生队 农村

内容

滚滚锦江两岸,到处流传着李守昌同志动人的事迹;弯弯山间小道,到处踩有李守昌同志巡回医疗的脚印。人们都称赞他为:白求恩式的医生,贫下中农的贴心人。
  李守昌同志,是解放军某部卫生队队长。他参加革命二十五年来,一贯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全心全意为革命,被同志们誉为革命的“老黄牛”,“二十五年如一日,一门心思干革命”的好干部。
  李守昌同志遵照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在为贫下中农服务中,奏出了一曲又一曲爱民新歌。
  “为人民服务永远没有到家的时候”
  去年秋天,卫生队急诊室送来了一位生命垂危的贫农社员。李队长一检查,发现病人得了急性脑膜炎。病人脉搏微弱,呼吸道已经被浓痰堵塞住了,如果不马上进行抢救,病人很可能就会死亡。根据分析,现在首要任务,就是要立即排除病人呼吸道中的浓痰,使病人呼吸畅通。而当时卫生队没有吸痰器。如果跑到医院去拿,或把病人送往医院,路程太远,远水解不了近渴。怎么办?就在这紧急时刻,毛主席的教导在李队长耳边响起:“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顿时,在他的眼前出现了白求恩的高大形象,他浑身增添了无穷力量。他立刻就地进行抢救,先给病人打强心针,随即弯下腰去,不顾传染的危险,用嘴巴对着病人嘴巴,使劲地吸起来,把病人呼吸道中的浓痰一口、二口、三口……吸了出来。就这样,李队长用自己的嘴巴,把病人呼吸道中的浓痰排除干净,病人渐渐从昏迷状态中清醒过来,转危为安。
  还有一次,一个战士的爱人从农村来卫生队生小孩。当小孩子生出来后,一声也不哭,这可把李队长急坏了。经检查,发现婴儿的喉咙被羊水堵住了。李队长当机立断,又一次口对口,把婴儿喉咙里的羊水吸了出来,婴儿“哇”地一声哭了。听到哭声,婴儿的母亲和李队长脸上露出了微笑。
  李队长抢救病人,不顾个人安危。他常说:“抢救病人,也跟部队在前线作战一样,哪儿有危险,指挥员就要往那儿冲,在那儿出现!”
  有一次,附近生产队送来一位急性传染性肝炎患者,医生们都有些为难,收下吧,卫生队没有隔离室,和一般病人住在一起,又怕传染给别人。正在这时,李队长赶到,他想起了毛主席的教导:“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他立即决定把病人留下治疗,坚定地对卫生员说:“快把病人抬到我的卧室去!”就这样,李队长的卧室成了传染性肝炎病人的急诊室,李队长的被子做了病人的褥子。李队长汗流浃背,进行了紧张的抢救,终于使病人摆脱了险境。事后,卫生队同志们都说:李队长为人民服务到家了。李队长十分认真地说:“不,我离毛主席的教导还差得很远,离‘完全’‘彻底’还差得很远,为人民服务永远没有到家的时候!”
  “为贫下中农治病要紧”
  李队长在为贫下中农服务中,身先士卒,身体力行,总是跑在前面。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不管在那赤日炎炎的盛夏,或是在那滴水成冰的严冬,李队长串村走户地为贫下中农巡回医疗,人们都称赞他为贫下中农的贴心人。
  六七年三月份,卫生队附近农村发现了流行性脑膜炎。李队长得知这个消息,立即率领卫生队的同志们走遍山岭田间,起三更,睡半夜,为贫下中农治病。
  一天上午,李队长突然接到他爱人打来的电话,告诉他:儿子得了脑膜炎,病情十分严重。焦急地催他回家想办法。卫生队离他家只有几十里地,坐上汽车,只要几十分钟就可以赶到家。同志们关切地问他:是不是先回去看看儿子的病?李队长斩钉截铁地说:“为贫下中农治病要紧!”说完,又忙着为贫下中农出诊去了。就在当天晚上,他的小儿子不幸死去了。当地贫下中农听到这个消息,无不为之感动,都说:“李队长真不愧是毛主席教育出来的好干部,公而忘私,胸中装着的全是我们贫下中农啊!”
  李守昌同志热烈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号召,根据具体情况,制订了切实的贯彻落实的措施。卫生队地处山区,山上有采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中草药。他虽然身体不好,年纪比较大,但是他老当益壮,攀登上一千多公尺的高山采药。手脚被荆棘划开了一道道血口,衣服也被挂破了,但是他从来不叫苦叫累。几年来,全卫生队就采了各种中草药五万多斤,加工制成了二十多种剂型,三百多种药物,用于临床,治好了不少贫下中农的疾病。同时还为生产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赤脚医生,为农村医疗事业作出了贡献。贫下中农都说:老队长心中育颗红太阳,为我们贫下中农卫生健康什么都想到了。
  “是毛主席叫我这样干的”
  去年腊月的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突然,跑进来两个气喘吁吁的社员,说:“严家生产队有一个社员,因为农药中毒,生命处于危险之中,要求卫生队前往抢救。”李队长一听阶级兄弟有危险,心中好似被火燎着似的,背起药箱,拔脚就往严家生产队猛跑。刺骨的寒风迎面扑来,雪花铺头盖脑撒下来,山间崎岖小道早被大雪覆盖住了。很不好行走。李队长心中惦念着病人,风再狂,雪再大,他全然不顾,恨不得一步就跨进病人家门。两位社员在前面领路,走得非常快,李队长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费了老大的劲,怎么也赶不上。他索性脱掉两只笨重的大棉鞋,提在手上,赤着脚在冰冷刺骨的崎岖山道上猛跑,终于赶上了两位带路的社员。李队长一口气翻过两座山,山间锋利的石块把脚板划破了,鲜血直往下淌。他顾不得这些,心中默默唸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勇往直前,没有停步。雪地上留下了一串带血的脚印……
  李队长跑到病人家,顾不得歇息一下,马上就投入紧张的抢救工作。经过李队长的抢救,病人终于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当病人一眼看到老队长赤着脚站在自己床前,激动得热泪盈眶。
  去年春天,渡埠生产队有个产妇,因为难产,当地接生员派人来找卫生队。李队长本来想派一个卫生员去。但看到外面下着倾盆大雨,想到去渡埠那段路程十分泥泞,不好行走,又是晚上,出诊时,他记起毛主席的伟大教导:“艰苦的工作就象担子,摆在我们的面前,看我们敢不敢承担。担子有轻有重。有的人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拣轻的挑。这就不是好的态度。”他就决定自己前往抢救。
  李队长冒雨赶到产妇家,一检查是个横位胎。他小心翼翼地把横位胎扶正。可是,等了老半天,还没有生下来。当地的接生员看到时过半夜,李队长年大体弱很疲倦,劝他先回去休息,并表示自己扶正胎位有把握。旁边的人也都说这个接生员有二百多次接生的经验了,扶正胎位没问题。这样经别人再三劝说,李队长才回到卫生队。他上了床,躺在床上翻来复去睡不着,心想:胎位虽已扶正,会不会再有变化呢?毛主席教导我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李队长想到这里,责问自己:孩子还没生下来,就离开产妇回来休息,这能算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吗?他再也躺不下去了,从床上一跃而起,冒着滂沱大雨,跑回产妇家。经过一番催产措施,终于使婴儿在下半夜顺利地生下来了,保障了母子安全。
  去年十月份,附近公社送来了一个处于休克状态的大出血病人,情况非常危急,需要马上输血。血型化验结果,李队长一看,跟自己同一血型,他高声喊道:“快!先抽我的。”同志们看他近来身体不好,年龄又大,都不让他抽。李队长怎么也不依,他说:“我的年龄不比白求恩同志大,白求恩同志是一个外国人,还跑到我们中国来为八路军输血,为什么我却不能给贫下中农输血呢?”其他同志拗不过他,只好在他身上抽了血。就这样,李队长的血徐徐地流进贫下中农社员的血管。贫农社员伤癒出院后,再三给李队长写信表示感谢。李队长给他回了信,叫他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
  “毛泽东思想是战胜疾病的锐利武器”
  几年来,由于这个卫生队突出了毛泽东思想,工作做得非常出色。许多到过卫生队治疗的人,都深有感触地说:进了卫生队一次,就好象进了一次政治学校,受到了一次毛泽东思想的教育。贫下中农都称赞医生们为“政治医生”,称赞李队长为“政治队长”,不但能治好身体上的病,也能治好思想上的“病”。
  老队长经常说:“毛泽东思想是战胜疾病最锐利武器。医生不但是看病的,还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用毛泽东思想指挥自己的战斗,用毛泽东思想武装病人、治好病。”
  有一次,一个女社员来卫生队看病。看完病后,边走边哭。被老队长看见连忙赶上前去,问那女社员是怎么一回事。原来那女社员眼睛长了翳子,怕医不好,瞎了眼睛。李队长听了后,心想:现在关键不是用药物治疗的问题,而是她思想上丧失了战胜疾病的勇气。李队长立刻打开了红彤彤的《毛主席语录》,跟女社员一道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李队长并用毛主席哲学思想教育社员:“没有治不好的病,只要有了毛泽东思想,再难治的病,也能医好;如果不突出毛泽东思想,一些普遍的病也可能治不好。只有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不为疾病吓倒,重视治疗,就没有不能战胜的疾病。”
  原来那位悲观失望的女社员,经过李队长政治思想工作后,情绪有了好转,跟医生密切配合,终于医好了眼病。事后,那女社员激动地说:毛主席的话就是灵!有了毛主席的教导,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治不好的病。
  李守昌同志谱出了一曲又一曲爱民新歌,受到了贫下中农的热情赞扬。但他从不自满,而是把取得的成绩当作继续革命的新的起点,在为人民服务大道上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步攀登“公”字的高峰,决心为贯彻执行毛主席医疗卫生路线作出新的贡献。
  (江西军区五·七农场报道组)

知识出处

南昌日报

《南昌日报》

出版者:南昌日报社

出版地:南昌市

《南昌日报》为中共南昌市委机关报,地址位于南昌市红谷滩丰和北大道,其前身为《南昌晚报》,创刊于1958年7月1日。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守昌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昌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