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旅社 工农兵的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昌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0120020230006263
颗粒名称: 人民的旅社 工农兵的家
并列题名: ——记南昌市胜利旅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71年1月14日南昌报登载的关于南昌市胜利旅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的文章。1
关键词: 旅社 服务组 旅客

内容

南昌市胜利旅社是江西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先进集体。在这个旅社里,每天南来北往的革命同志,西去东行的工农弟兄,都受到了服务人员满腔热情的接待,享受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旅客们在表扬信里一致称赞这个旅社是“人民的旅社,工农兵的家。”
  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
  胜利旅社是一个只有五十二名服务人员的小旅社。每天到这里食宿的旅客不下四、五百人。
  过去,有一天,一位贫农社员进城来旅社住宿,服务员见这个社员打着赤脚,沾满泥巴,硬以怕搞脏被子为借口,把这个社员推出了门。这个社员指着“旅客之家”的大牌子气愤地说:“什么旅客之家,根本就不是我们贫下中农的家。”
  不久前,有一天,又有一位贫农社员进城修水泵,走时匆忙,忘了带鞋,打着赤脚到旅社来住宿。服务员看到后,马上端来洗脚水,拿来鞋子,请这位社员洗脚,并热情接待他住下。这个社员激动地说:“你们真是工农兵的贴心店。”
  从“不是贫下中农的家”,到“工农兵的贴心店”,充分反映了这家旅社的深刻变化。而这个旅店所以发生这样深刻的变化,是由于服务人员认真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结果。
  有个女服务员,刚来旅社时,认为服务工作是“伺候人”,“低人一等”,“没有出息”,因此,工作不安心,常和旅客顶撞,甚至出差错。后来,领导上和她一起活学活用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帮助她进行斗私批修,使她心里越来越亮堂。她认识到,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把服务工作看作“低人一等”,说明自己头脑里存在着“高人一等”的资产阶级思想,缺少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从此以后;她刻苦学习“老三篇”,用张思德、白求恩、老愚公三个光辉形象鞭策自己,处处为旅客着想。她主动把饭、菜送到老年人、孕妇、小孩的桌子上,还帮助旅客洗衣、带小孩、钉钮扣,使服务工作越做越周到,越做越细致。
  旅社党支部从这个女服务员的思想转变中,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改造人,真正做到把立足点移到工农兵方面来,才能坚持正确的方向。为此,他们在日常服务工作中,十分注重抓为什么人服务这个根本问题的教育。
  有一次,靖安县官庄公社“五·七”农场两位同志从外地购来一批家禽家畜良种,路过南昌时,因汽车发生故障,把家禽家畜卸在旅社门口,这天,凉风飕飕,小禽畜冻得“嘎嘎”直叫。当时有的服务员提出把这些小禽畜放到旅社屋子里面,否则会被冻坏;有的人却说,自古以来,旅社只接待客人,没有听说接待家禽家畜的。
  正在争论的时候,旅社负责人走来了。他问清原因后,毫不犹豫地说:“这是集体财产,一只也不能冻坏!”便和几个服务员一起,当即修厩栏、堵风眼、搞饲料,把这些家禽家畜安排得妥妥贴贴。
  事后,旅社党支部抓住这件事,组织职工反复学习“老三篇”和毛主席关于“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的伟大教导,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推行的“利润挂帅”、“物质刺激”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通过一学二批,大家进一步认识到,为工农兵服务,这是社会主义旅社的方向,一致表示:“旅社大门朝着工农兵开,一定要把为工农兵服务的工作做得好上加好。”
  把心贴在工农兵身上
  旅社住满了人,挂上“客满”牌,这是一般旅社常有的现象。但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胜利旅社的职工们,却不是这样认为。他们说:“旅客可以住满,但是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能满。”他们把“客满”牌上的“客满”二字换成了红光四射的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
  一天深夜,从南昌县来了三十多位贫下中农,可是床位已经满了,怎么办呢?服务员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找来了竹床和木板,在服务台前、过道里,摆上了床铺。但是还有二十多个没有安排下。这时候,值班服务员牢记毛主席关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教导,把自己睡的床位也让了出来。贫下中农坚决不肯,说:“你们把床位让给我们睡,我们睡在床上也心不安啊!”服务员却说:“你们劳累了一天,明天还要工作,你们没有休息好,我们的心更不安啊!”
  尽管服务员把自己的床位让出来了,但还有十多个贫下中农安排不了。“能让贫下中农坐到天亮吗?”不能!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教导,连夜动手把一个仓库腾出来让贫下中农住下了。
  胜利旅社的职工,就是这样把革命热情全部倾注在为工农兵服务上,他们说:“宁愿自己吃尽千般苦,也不让工农群众有半点难。”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有个贫农社员搀着怀孕的爱人来旅社住宿,准备第二天上医院检查。当天晚上两点多钟,孕妇突然难产。值班服务员知道后,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伟大教导,顶着寒风,热情帮助产妇的爱人把产妇及时送到医院。经医生抢救,产妇终于脱了险。
  去年四月间,新余县马洪公社一位贫农社员带着儿子住在胜利旅社。一天,出门买东西的时候,儿子突然走失了,急得这个贫农社员吃睡不安。服务员知道后,就不辞劳苦,走遍大街小巷,四处为他寻找,经过服务人员的努力终于找到了。这位贫农社员激动得热泪盈眶。他说:“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河深海深不如阶级友爱深,你们真是毛主席教育出来的好服务员。”
  为人民服务的天地无限宽广
  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胜利旅社职工在成绩面前不骄傲,赞扬声中找差距,为人民服务思想境界越来越高。他们打破了旅社只管吃住的业务范围,不断攀登为人民服务的高峰。
  胜利旅社(建设旅社五排)的职工通过开门整社,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境界更高了。他们在旅社内设立了小卖部、修补服务组等,方便旅客。
  一天上午,大雨倾盆,有一位女旅客要外出联系工作,但没有雨具,就准备冒雨出去。这时,一位女服务员连忙把她叫住。这位女服务员是要回家去给孩子喂奶的,看到旅客冒雨出门,心想:旅客外出是公事,自己回家喂奶是私事,便脱下自己脚上的雨鞋,连同雨伞借给了这位旅客。旅客走后,她想:自己只有一把雨伞,一双雨鞋,如果再有一位旅客需要雨具怎么办呢?她就向领导提出了出租雨具的建议。当时有少数同志认为,借借雨伞是应该的,如果增加出租雨具项目,是不是超出了旅社服务范围?旅社党支部便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关于“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的伟大教导,使大家认识到:为工农兵服务是没有止境的。工农兵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为人民服务的范围。于是,旅社增设了出租雨具的服务项目。
  为了进一步方便旅客,旅社里又办起了一个小卖部,出售香烟、火柴、牙膏、牙刷等日常生活用品。还设立了旅客生产资料托运代办处,为旅客代办托运业务。
  现在,工农兵进了这家旅社,比在自己家里还方便。旅行袋坏了,衣服鞋袜破了,这里有修补服务小组代为缝补;生病了,这里有小伤小病诊治所,可以治疗;不识字的,这里有人代写书信;有急事的,这里可以代挂长途电话;没有带生活用品的,这里准备好了公用物品可以借用。旅途中碰到的困难,都可以得到及时解决。
  胜利旅社的职工,就是这样处处想着革命,事事为着人民,不断攀登思想革命化的高峰,在为工农兵服务的道路上胜利前进!
  新华社通讯员
  《南昌日报》记者
  (新华社南昌十二日电)

知识出处

南昌日报

《南昌日报》

出版者:南昌日报社

出版地:南昌市

《南昌日报》为中共南昌市委机关报,地址位于南昌市红谷滩丰和北大道,其前身为《南昌晚报》,创刊于1958年7月1日。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昌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