㶥剧及其流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昌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0120020230005639
颗粒名称: 㶥剧及其流派
分类号: J825
摘要: 1961年8月19日南昌报登载的关于赣剧及其流派的文章。
关键词: 赣剧 地方戏 节目

内容

贛刷发源于江西乐平、弋阳一带。是一个古老的地方剧种。迄今已有四、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它是以弋阳腔为基础,兼收昆曲、秦腔、撥子、西皮、、二黃、浙調、浦江調、安徽梆子以及文南詞諸腔于一炉,几經演变和发展,才形成今天的贛剧。由于贛剧是来自民間的戏曲艺术,历史悠久,曲調丰富,幷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为广大劳动人民所热爱,远在明末清初时期,贛剧就以乐平高腔的大名,称盛一时。目前全国属于高腔系統的剧种,沒有不与贛剧高腔有过联系的。
  过去因贛剧流行地区的不同,形成了饒河班、信河班、撫河班、东河班、瑞河班、修河班等六个支流。到現在,信河班受浙江戏剧影响較大,东河班已漸与湖南的祁阳戏合流,惟饒河班尚保留有贛刷的本来面貌。它們虽然同属于贛剧系統,但在唱法和做工上,都各自保留有自己的特色。
  可是,历代的封建統治阶級却对这朵来自民間的地方戏曲花朵百般摧殘,瑞河和修河两派已經沒落。到解放前,,贛剧在贛东北一带只剩下六、七个班社。解放后,在党的关怀下,贛剧恢复了艺术青春,重新得到了新的发展。贛剧工作者,整理和創作了許多頗受羣众欢迎的剧目,如「梁祝姻緣」「珍珠記「还魂記」「双拜月」「張三借靴」「「借女冲喜」,「百花贈劍」「拾玉鐲」…以及最近創作的历史剧「西域行」等,「珍珠記」和「还魂记」幷先后于一九五八、一九六零年拍成舞台艺术片彩色片。目前除本省拥有十九个专业的贛刷团以外,还把贛剧移植到了东北的吉林、黑龙江两省,南花北放,眞乃艺苑盛事。

知识出处

南昌日报

《南昌日报》

出版者:南昌日报社

出版地:南昌市

《南昌日报》为中共南昌市委机关报,地址位于南昌市红谷滩丰和北大道,其前身为《南昌晚报》,创刊于1958年7月1日。

阅读

相关人物

汪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