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需要的地方就是有前途的地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昌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0120020230005629
颗粒名称: 党需要的地方就是有前途的地方
并列题名: 記桃花公社机耕队副队长陈淑英
分类号: F329
摘要: 1961年8月18日南昌报登载的关于桃花公社机耕队副队长陈淑英的文章。
关键词: 生产队 拖拉机 妇女

内容

田間大道上,一台拖拉机奔馳而来,荷鋤晚归的社員忙閃开路,回过头朝駕駛拖拉机的小姑娘热情地招呼:「陈老师,收工啦!」
  其实,这位剪着齐耳短发还未脫尽稚气的姑娘,早已不是敎师了。她叫陈淑英,是桃花公社机耕队的副队长,曾評为公社的「五好」青年、「五好」团干,出席过市社会主义建設青年积极分子大会和撫河区劳模代表大会,是全社有名的「紅勤巧」姑娘。为什么一位敎师竟成
  为駕駛拖拉机的能手呢?說来有一段关于她热爱农业的故事:
  1958年春天,有志的知識青年都紛紛响成党的召喚,奔赴农村,参加农业生产,立志当第一代有文化的农业劳动者。从市联立第一小学毕业不久剛滿十八岁的陈淑英也毅然离开了家,投入了火热的生活。这时,有的邻居劝她:「淑英,有文化哪里找不到事做,偏要鉆到泥巴窩里去!农村有什么前途?」她紧紧記住老师敎对的一句話,說:「党需要的地方就是有前途的地方!」剛到农村,一个久住城市的人,对于生产、生活等一切都是陌生的。原三村高級农业社三村大队党組織及时对她进行了帮助,社員們也把着手敎她的农活,陈淑英在这溫暖如家的环境中,更加坚定了从事农业生产的信心。
  不久,由于工作的需要,公社調她担任社办小学敎师。党支部书記和她談話的时候,告訴她:「农业生产有很多学問,就是缺乏有文化的人,你要好好地把这些接班人敎好。」虽然自己懂得也不多,但她終于接受了这一任务,全心全意地挑起了敎育孩子的重任。为了帮助孩子加深对知識的理解,她想了許多办法。敎算术,便带来一捆一梱的柳树椏枝,使孩子有形象的数字概念。社員們看見自己的子女逐漸諳通事理,从內心感謝这位在党的敎育下成长起来的女敎师,尽管她还未脫尽孩子气,都尊敬而亲切地称她为「陈老师」。这大概就是她現在还有一个名不符实的称呼的来由吧!
  1959年3月間,已經公社化了。这时候,桃花公社成立了机耕队,抽了一批年輕人学开拖拉机,陈淑英也被調来了。老拖拉机手看見她,都說:「这么老大的家伙,你这点小个子吃得消?」說实在的,陈淑英要爬上駕駛座位都要費番功夫哩!但她沒有在困难面前低头,她一想起党的敎育,渾身就充滿了力量,在省农垦厅举办的拖拉机手訓練班学习的时候,許多都是高一、初中的文化程度,大部分有操作經驗,主要是敎机械修理,一开讲,她就听不懂老师在說些什么。电路系統的图解和結构,錯綜复杂,象蜘蛛网一般地纏不清头緒。她暗暗者急起来:党不惜代价的这样培养我,若完不成学习任务,怎样对得起党和同志們的期望?于是,夜晚三、四点鈡就偷偷起床,站在路灯底下看机械常識,終于慢慢地赶上来了,結业考試得到了平均八十多分的优良成績。在陈淑英的帮助下,原来光会开机車,不会維修的拖拉机手,現在都学会了二級保养。現在,陈淑英已由一个普通青年成长为共产党員了。
  在桃花公社,每当談起年輕一輩子的人,都会異口同高地說:「我們有更多象陈淑英这样的人就好!」

知识出处

南昌日报

《南昌日报》

出版者:南昌日报社

出版地:南昌市

《南昌日报》为中共南昌市委机关报,地址位于南昌市红谷滩丰和北大道,其前身为《南昌晚报》,创刊于1958年7月1日。

阅读

相关人物

辜根生
责任者
陈淑英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桃花公社机耕队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昌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