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昌军进士题名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3277
颗粒名称: 建昌军进士题名记
其他题名:
分类号: I269.6
页数: 5
摘要: 朱熹所作记《建昌军进士题名记》
关键词: 宋代 朱熹

内容

建昌之为郡㩀江西一道东南上游其地山髙而水清其
  民气刚而材武其士多以经术论议文章致大名如直讲
  李公中书翰林曾公兄弟尤所谓杰然者也其他能以词
  艺致身取髙科而登显仕者亦不绝于当世前此乃未有
  以著其名氏而传于后世者比年以来鄊之先逹始病其
  阙乃率其徒考自国初以至今日得若干人且将砻石刻
  之寘诸郡学讲堂之上以俟来者之嗣书焉而利君元吉
  邓君约礼以书来曰今日教人取士之法诚有异于古者
  然其所以取之之意则亦固有在也顾士之由此而幸得
  之者乃或不能刮磨奮励以自见于斯世则亦不必谕其
  教法之是非而吾之所以负其见取之意者巳不胜言矣
  故今吾徒相率为此非敢以为夸乃欲以为鉴邦人士子
  咸愿得子之一言冠其颠以发之庶乎嗣而书者相与读
  之而知所警也予三复其书而为之喟然曰二君子之言
  诚美矣然不论夫教法之是非则无以识其取士之本意
  不反身以自求而得其有贵于巳者则又未足以议其教
  法之是非也夫古之人教民以德行道艺而兴其贤者能
  者其法备而意深矣今之为法不然其教之之详取之之
  审反复澄汰至于再三而其具不越乎无用之空言而巳
  深求其意虽或亦将有赖于其用然彼知但为无用之空
  言而便足以要吾之爵禄则又何暇复思吾之所以取彼
  者其意为如何哉二君子盖尝有所受学而得其所贵于
  巳者矣盍亦推明其说以告夫鄊之后进使之因是感发
  以求古人之所以教者而尽心乎诚尽其心而有得乎此
  然后知今日教人之法虽不由此而吾之于此自当有不
  能巳者今日取士之意虽或不皆岀此而吾之所以副其
  意者自当无日而不在乎此也是则不惟无愧于今人而
  亦且无愧乎古不唯无愧于一官而视彼文字声名之盛
  者犹将有所不屑况乎不义而富且贵者其又何足道哉
  顾予不足以当其属笔之意姑记是说以复于二君子幸
  与父兄子弟评之以为如何也庆元元年秋八月丙寅新
  安朱熹记
  课试之法朝夕其间训诱不倦于是学者竞劝始知常君
  之为吾师而常君之视诸生亦闵闵焉唯恐其不能自勉
  以进于学也故尝虑其无书可读而业将病于不广则又
  为之益置书史合旧为若干卷度故御书阁之后更为重
  屋以藏之而以书来请记其事且致其诸生之意曰愿有
  以教之也予惟古之学者无他明德新民求各止于至善
  而巳夫其所明之德所止之善岂有待于外求哉识其在
  我而敬以存之其亦可矣其所以必曰读书云者则以天
  地阴阳事物之理脩身事亲齐家及国以至于平治天下
  之道与凡圣贤之言行古今之得失礼乐之名数下而至
  于食货之源流兵刑之法制是亦莫非吾之度内有不可
  得而精粗者若非考诸载籍之文沉潜参伍以求其故则
  亦无以明夫明德体用之全而止其至善精微之极也然
  自圣学不传世之为士者不知学之有本而唯书之读则
  其所以求于书不越乎记诵训诂文词之间以钓声名干
  禄利而巳是以天下之书愈多而理愈昧学者之事愈勤
  而心愈放词章愈丽论议愈髙而其德业事功之实愈无
  以逮乎古人然非书之罪也读者不知学之有本而无以
  为之地也今观常君之为教既开之以古人敩学之意而
  后为之储书以慱其问辨之趣建阁以致其奉守之严则
  亦庶乎本末之有序矣予虽有言又何以加于此哉然无
  巳而有一焉则亦曰姑使二三子者知夫为学之本有无
  待于外求者而因以致其操存持守之力使吾方寸之间
  清眀纯一真有以为读书之地而后宏其规密其度循其
  先后本末之序以大玩乎阁中之藏则夫天下之理其必
  有以尽其繊悉而一以贯之异时所以措诸事业者亦将
  有本而无穷矣因序其事而并书以遗之二三子其勉之
  哉凡阁之役始于庆元初元五月辛丑而成于七月之戊
  戍材甓佣食之费为钱四百万有奇则常君既率其属输
  俸入以首事而帅守詹侯体仁使者赵侯像之许侯知新
  咸有以资之至于旁郡之守赵侯伯璝十二邑之长陈君
  羾等亦以其力来助而董其役者学之选士杨诚中张安
  仁萧孔昭也是岁九月丁亥朝奉大夫提举南京鸿庆宫
  新安朱熹记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