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定太极通书后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3167
颗粒名称: 再定太极通书后序
其他题名:
分类号: I269.6
页数: 3
摘要: 朱熹所作序《再定太极通书后序》
关键词: 宋代 朱熹

内容

右周子太极图并说一篇通书四十一章世传旧本遗文
  九篇遗事十五条事状一篇熹所集次皆巳校定可缮冩
  熹按先生之书近岁以来其传既益广矣然皆不能无谬
  误唯长沙建安板本为庶㡬焉而犹颇有所未尽也盖先
  生之学之奥其可以象告者莫备于太极之一图若通书
  之言盖皆所以发明其蕴而诚动静理性命等章为尤著
  程氏之书亦皆祖述其意而李仲通铭程邵公志颜子好
  学论等篇乃或并其语而道之故清逸潘公志先生之墓
  而叙其所著之书特以作太极图为首称而后乃以易说
  易通繋之其知此矣传种放放传穆脩脩传先生衡山胡
  【宏仁仲则以为种穆之传特先生所学之一师而非其至者武当祁寛居之又谓图象乃先生指画以语二程而未】
  【尝有所为书此盖皆未见潘志而言若胡氏之说则又未考乎先生之学之奥始卒不外乎此图也先生易说久巳】
  【不传于世向见两本皆非是其一卦说乃陈忠肃公所著其一繋词说又皆佛老陈腐之谈其甚陋而可笑者若曰】
  【易之冒天下之道也犹狙公之罔众狙也觀此则其决非先生所为可知矣易通疑即通书盖易说既依经以解义】
  【此则通论其大旨而不系于经者也特不知其去易而为今名始于何时尔】然诸本皆附于通
  书之后而读者遂误以为书之卒章使先生立象之微旨
  暗而不明骤而语夫通书者亦不知其纲领之在是也长
  沙本既未及有所是正而通书乃因胡氏所定章次先后
  辄颇有所移易又刋去章目而别以周子曰者加之皆非
  先生之旧若理性命章之類则一去其目而遂不可晓其
  所附见铭碣诗文视他本则详矣然亦或不能有以发明
  于先生之道而徒为重复故建安本特据潘志置图篇端
  而书之序次名章亦复其旧又即潘志及蒲左丞孔司封
  黄太史所记先生行事之实删去重复参互考订合为事
  状一端【其大者如蒲碣云屠奸剪弊如快刀徤斧而潘志云精密恕务尽道理蒲碣但云母未葬而潘公】
  【所为郑夫人志乃为水啮其墓而改葬若此之類皆从潘志而蒲碣又云慨然欲有所施以见于世又云益思以奇】
  【自名又云朝廷躐等见用奮发感厉背非知先生者之言又载先生称颂新政反复数十言恐亦非实若此之類皆】
  【削去】至于道学之微有诸君子所不及知者则又一以程氏
  及其门人之言为正以为先生之书之言之行于此亦略
  可见矣然后得临汀杨方本以校而知其舛陋犹有未尽
  正者【如柔如之当作柔亦如之师友一章当为二章之類】又得何君营道诗序及诸
  尝游舂陵者之言而知事状所叙濂溪命名之说有失其
  本意【者何君既见遗事篇内又按濂溪广汉张栻所跋先生手帖据先生家谱云濓溪隐居在营道县荣乐】
  【鄊锺贵里石塘桥西濂盖溪之旧名先生寓之庐阜以示不忘其本之意而邵武邹旉为熹言尝至其处溪之源自】
  【为上下保先生故居在下保其地又别自号为楼田而濓之为字则疑其出于唐刺史元结七泉之遗俗也今按江】
  【州濓溪之西亦有石塘桥见于陈令举庐山记疑亦先生所寓之名云】覆校旧编而知笔削
  之际亦有当录而误遗之者如蒲碣【自言初见先生于合州相语三日夜退而叹曰世】
  【乃有斯人耶而孔文仲亦有祭文序先生洪州时事曰公时甚少玉色金从容和毅一府尽倾之语蒲碣又称其】
  【孤风远操寓懐于尘埃之外常有髙栖遐遁之意亦足以证其前所谓以奇自见等语之谬】又读张忠
  定公语而知所论希夷种穆之传亦有未尽其曲折者【按张】
  【忠定公尝从希夷学而其论公事之有阴阳颇与图说意合窃疑是说之传固有端绪至于先生然后得之于心而】
  【天地万物之理巨细幽明髙下精粗无所不贯于是始为此图以发其秘尔】尝欲别加是正以
  補其阙而病未能也兹乃被命假守南康遂獲嗣守先生
  之馀教于百有馀年之后顾德弗類惭惧巳深瞻仰髙山
  深切窹叹因取旧袠复加更定而附着其说如此锓板学
  宫以与同志之士共焉淳熙巳亥夏五月戊午朔新安朱
  熹谨书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