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集解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3162
颗粒名称: 中庸集解序
其他题名:
分类号: I269.6
页数: 3
摘要: 朱熹所作序《中庸集解序》
关键词: 宋代 朱熹

内容

中庸之书子思子之所作也昔者曾子学于孔子而得其
  传矣孔子之孙子思又学于曾子而得其所传于孔子者
  焉既而惧夫传之久远而或失其真也于是推本所传之
  意质以所闻之言更相反复作为此书孟子之徒实受其
  说孟子没而不得其传焉汉之诸儒虽或擎诵然既杂乎
  传记之间而莫之贵又莫有能明其所传之意者至唐李
  翱始知尊信其书为之论说然其所谓㓕情以复性者又
  杂乎佛老而言之则亦异于曾子子思孟子之所传矣至
  于本朝濂溪周夫子始得其所传之要以著于篇河南二
  程夫子又得其遗旨而发挥之然后其学布于天下然明
  道不及为书今世所传陈忠肃公之所序者乃蓝田吕氏
  所著之别本也伊川虽尝自言中庸今巳成书然亦不传
  于学者或以问于和靖尹公则曰先生自以不满其意而
  火之矣二夫子于此既皆无书故今所传特出于门人记
  平居问答之辞而门人之说行于世者唯吕氏游氏杨氏
  侯氏为有成书若横渠先生若谢氏尹氏则亦或记其语
  之及此者耳又皆别自为编或颇杂出他记盖学者欲观
  其聚而不可得固不能有以考其异而会其同也熹之友
  会稽石君𡼖子重乃始集而次之合为一书以便观览名
  曰中庸集解复第其录如右而属熹序之熹惟圣门传授
  之微旨见于此篇者诸先生言之详矣熹之浅陋盖有行
  思坐诵没世穷年而不得其所以言者尚何敢措一辞于
  其间然尝窃谓秦汉以来圣学不传儒者惟知章句训诂
  之为事而不知复求圣人之意以明夫性命道德之归至
  于近世先知先觉之士始发明之则学者既有以知夫前
  日之为陋矣然或乃徒诵其言以为髙而又初不知深求
  其意甚者遂至于脱略章句陵籍训诂坐谈空妙展转相
  迷而其为患反有甚于前日之为陋者呜呼是岂古昔圣
  贤相传之本意与夫近世先生君子之所以望于后人者
  哉熹诚不敏私窃惧焉故因子重之书特以此言题其篇
  首以告夫同志之读此书者使之毋跂于髙毋骇于奇必
  沉潜乎句读文义之间以会其归必戒惧乎不睹不闻之
  中以践其实庶乎优柔厌饫真积力久而于慱厚髙明悠
  久之域忽不自知其至焉则为有以真得其传而无徒诵
  坐谈之弊矣抑子重之为此书采掇无遗条理不紊分章
  虽因众说然去取之间不失其当其谨密详审盖有得乎
  行远自迩升髙自卑之意唯哀公问政以下六章据家语
  本一时问答之言今从诸家不能复合然不害于其脉理
  之贯通也又以简帙重大分为两卷亦无他义例云乾道
  癸巳九月辛亥新安朱熹谨书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