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3088
颗粒名称: 皇极辨
其他题名: 杂著
分类号: I269.6
页数: 6
摘要: 朱熹所作杂著《皇极辨》
关键词: 杂著 宋代 朱熹

内容

洛书九数而五居中洪范九畴而皇极居五故自孔氏传
  训皇极为大中而诸儒皆祖其说余独尝以经之文义语
  脉求之而有以知其必不然也盖皇者君之称也极者至
  极之义标凖之名常在物之中央而四外望之以取正焉
  者也故以极为在中之凖的则可而便训极为中则不可
  若北辰之为天极脊栋之为屋极其义皆然而礼所谓民
  极诗所谓四方之极者于皇极之义为尤近顾今之说者
  既误于此而并失于彼是以其说展转迷缪而终不能以
  自明也即如旧说姑亦无问其它但即经文而读皇为大
  读极为中则夫所谓惟大作中大则受之为何等语乎今
  以余说推之则人君以眇然之身履至尊之位四方辐凑
  面内而环观之自东而望者不过此而西也自南而望者
  不过此而北也此天下之至中也既居天下之至中则必
  有天下之纯德而后可以立至极之标凖故必顺五行敬
  五事以脩其身厚八政恊五纪以齐其政然后至极之标
  凖卓然有以立乎天下之至中使夫面内而环觀者莫不
  于是而取则焉语其仁则极天下之仁而天下之为仁者
  莫能加也語其孝则极天下之孝而天下之为孝者莫能
  尚也是则所谓皇极者也由是而权之以三德审之以卜
  筮验其休咎于天考其祸福于人如挈裘领岂有一毛之
  不顺哉此洛书之数所以虽始于一终于九而必以五居
  其中洪范之畴所以虽本于五行究于福极而必以皇极
  为之主也若箕子之言有曰皇建其有极云者则以言夫
  人君以其一身而立至极之标凖于天下也其曰敛时五
  福用敷锡厥庶民云者则以言夫人君能建其极则为五
  福之所聚而又有以使民观感而化焉则是又能布此福
  而与其民也其曰惟时厥庶民于汝极锡汝保极云者则
  以言夫民视君以为至极之标凖而从其化则是复以此
  福还锡其君而使之长为至极之标凖也其曰凡厥庶民
  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惟皇作极云者则以言夫民之所
  以能有是德者皆君之德有以为至极之标凖也其曰凡
  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汝则念之不恊于极不罹于咎皇
  则受之云者则以言夫君既立极于上而下之从化或有
  浅深迟速之不同其有谋者有才者有德者人君固当念
  之而不忘其或未能尽合而未抵乎大戾者亦当受之而
  不拒也其曰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德汝则锡之福时人斯
  其惟皇之极云者则以言夫人之有能革面从君而以好
  德自名则虽未必出于中心之实人君亦当因其自名而
  与之以善则是人者亦得以君为极而勉其实也其曰无
  虐茕独而畏高明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云
  者则以言夫君之于民一视同仁凡有才能皆使进善则
  人材众多而国赖以兴也其曰凡厥正人既富方榖汝弗
  能使有好于而家时人斯其辜于其无好德汝虽锡之福
  其作汝用咎云者则以言夫凡欲正人者必先有以富之
  然后可以纳之于善若不能使之有所赖于其家则此人
  必将陷于不义至其无复更有好德之心而后始欲教之
  以脩身劝之以求福则已无及于事而其起以报汝唯有
  恶而无善矣盖人之气禀或清或浊或纯或驳有不可以
  一律齐者是以圣人所以立极乎上者至严至密而所以
  接引乎下者至寛至广虽彼之所以化于此者浅深迟速
  其效或有不同而吾之所以应于彼者长养㴠育其心未
  尝不一也其曰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
  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
  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云者则以言
  夫天下之人皆不敢徇其巳之私以从乎上之化而会归
  乎至极之标凖也盖偏陂好恶者巳私之生于心者也偏
  党反侧者巳私之见于事者也王之义王之道王之路上
  之化也所谓皇极者也遵义遵道遵路方会其极也荡荡
  平平正直则巳归于极矣其曰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于
  帝其训云者则以言夫人君以身立极而布命于下则其
  所以为常为教者皆天之理而不异乎上帝之降衷也其
  曰凡厥庶民极之敷言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云者则
  以言夫天下之人于君所命皆能受其教而谨行之则是
  能不自绝远而有以亲被其道德之光华也其曰曰天子
  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云者则以言夫人君能立至极之
  标凖所以能作亿兆之父母而为天下之王也不然则有
  其位无其德不足以首出庶物统御人群而履天下之极
  尊矣是书也原于天之所以锡禹虽其茫昩幽眇有不可
  得而知者然箕子之所以言之而告武王者则巳备矣顾
  其词之宏深奥雅若有未易言者然尝试虚心平气而再
  三反复焉则亦坦然明白而无一字之可疑但先儒未尝
  深求其意而不察乎人君所以脩身立道之本是以误训
  皇极为大中又见其词多为含洪寛大之言因复误认中
  为含胡苟且不分善恶之意殊不知极虽居中而非有取
  乎中之义且中之为义又以其无过不及至精至当而无
  有毫釐之差亦非如其所指之云也乃以误认之中为误
  训之极不谨乎至严至密之体而务为至寛至广之量其
  弊将使人君不知脩身以立政而堕于汉元帝之优游唐代
  宗之姑息卒至于是非顚倒贤否贸乱而祸败随之尚何
  敛福锡民之可望哉呜呼孔氏则诚误矣然迹其本心亦
  曰姑以随文解义为口耳占毕之计而巳不知其祸之至
  此也而自汉以来迄今千有馀年学士大夫不为不众更
  历世变不为不多幸而遗经尚存本文可考其出于人心
  者又不可得而昧也乃无一人觉其非是而一言以正之
  者使其患害流于万世是则岂独孔氏之罪哉予于是窃
  有感焉作皇极辨
  冯当可字时行蜀人慱学能文其集中有封事云愿
  陛下远便佞踈近习清心寡欲以临事变此兴事造
  业之根本洪范所谓皇建其有极者也其论皇极深
  合鄙意然则予前所谓千有馀年无一人觉其缪而
  正之者亦近诬矣但专经之士无及之者而文士反
  能识之岂汩没传注者不免于因陋踵讹而平心诵
  味者有时而得之文字之外耶庆元丙辰腊月甲寅
   东斋南䆫记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