蓍卦考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3008
颗粒名称: 蓍卦考误
其他题名: 杂著
分类号: I269.6
页数: 21
摘要: 朱熹所作杂著《蓍卦考误》
关键词: 杂著 宋代 朱熹

内容

揲耆之法见于大传虽不甚详然熟读而徐究之使其
  前后反复互相发明则亦无难晓者但䟽家小失其指
  而辩之者又大失焉是以说愈多而法愈乱也因读郭
  氏辩疑为考其误云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
  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
  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正义曰推演天地之数唯用
  五十䇿就五十䇿中去其一馀所用者四十有九合
  同未分是象太一也分而为二以象两者以四十九
  分而为二以象两仪也【此以上系节文】挂一以象三者就两
  仪之间于天数之中分挂其一而配两仪以象三才
  也揲之以四以象四时者分揲其蓍皆以四四为数
  以象四时也归奇于扐以象闰者奇谓四揲之馀归
  此残奇于所扐之䇿而成数以法象天道归残聚馀
  分而成闰也五岁再闰者凡前闰后闰相去略三十
  二月在五岁之中故五岁再闰再扐而后挂者既分
  天地天于左手地于右手乃四四揲天之数最末之
  馀归之合于扐挂之一处是一揲也又以四四揲地
  之数最末之馀又合于前所归之扐而緫挂之是再
  扐而后挂也
  今考正义之说大概不差但其文有阔略不备及颠倒失
  伦处致人难晓又解挂扐二字分别不明有以大起诤论
  而是一揲也之揲以传文及下文考之当作扐字则恐传
  冩之误耳今颇正之其说如左云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
  十有九者五十之内去其一但用四十有九䇿合同未分
  是象太一也分而为二者以四十九䇿分置左右两手象
  两者左手象天右手象地是象两仪也挂一者挂犹悬也
  于右手之中取其一䇿悬于左手小指之间象三者所挂
  之䇿所以象人而配天地是象三才也揲之以四者揲数
  之也谓先置右手之䇿于一处而以右手四四而数左手
  之䇿又置左手之䇿而以左手四四而数右手之䇿也象
  四时者皆以四数是象四时也归奇于扐者奇零也扐勒
  也谓既四数两手之䇿则其四四之后必有零数或一或
  二或三或四左手者归之于第四第三指之间右手者归
  之于第三第二指之间而勒之也象闰者积馀分而成闰
  月也五歳再闰故再扐而后挂者凡前后闰相去大略三
  十二月在五歳之中此挂一揲四归奇之法亦一变之间
  凡一挂两揲两扐为五歳之象其间凡两扐以象闰是五
  歳之中凡有再闰然后置前挂扐之䇿复以见存之象分
  二挂一而为第二变也
  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正义曰四营而成易
  者营谓经营谓四度经营蓍䇿乃成易之一变也十
  有八变而成卦者每一爻有三变谓初一揲不五则
  九是一变也第二揲不四则八是二变也第三揲亦
  不四则八是三变也若三者俱多为老阴谓初得九
  第二第三俱得八也若三者俱少为老阳谓初得五
  第二第三俱得四也若两少一多为少阴谓初与二
  三之间或有四或有五而有八也或有二个四而有
  一个九此为两少一多也其两多一少为少阳者谓
  王揲之间或有一个九有一个八而有一个四或
  有二个八而有一个五此为两多一少也如此三
  变既毕乃定一爻六爻则十有八变乃定一卦则十
  有八变乃其始成卦也正义又曰老阳数九老阴数
  六老阳老阴皆变周易以变者为占故阳爻称九阴
  爻称六所以老阳数九老阴数六者以揲蓍之数九
  过揲则得老阳六过揲则得老阴其少阳称七少阴
  称八义凖此【见乾卦初九下】刘禹锡曰一变遇少与归奇而
  为五再变遇少与归奇而为四三变如之是老阳之
  数分措手指间者十有三䇿焉其馀三十有六四四
  而运得九是巳【馀三象同】又曰第一指【馀一益三馀二益二馀三益一馀】
  【四益四】第二指【馀一益二馀二益一馀三益四馀四益三】第三指【与第二指同】李㤗伯
  曰圣人揲蓍虚一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再扐确然有
  法象非苟作也故五十而用四十有九分于两手挂
  其一则存者四十八以四揲之十二揲之数也左手
  满四右手亦满四矣乃扐其八而谓之多左手馀
  二右手亦馀二矣乃扐其四而谓之少则扐十二
  并挂而十三其存者三十六为老阳以四计之则
  九揲也故称九三多则扐二十四并挂而二十五
  其存者二十四为老阴以四计之则六揲也故称
  六一少两多则扐二十并挂而二十一其存者二十
  八为少阳以四计之则七揲也故称七一多两少则
  扐十六并挂而十七其存者三十二为少阴以四计
  之则八揲也故称八所谓七八九六者盖取四象之
  数也
  今考三家之说正义大概得之但不推多少所以为阴阳
  老少之数又以过揲之数巳见乾卦而遂不复言此为太
  略而易字之解三揲之分亦为小庇刘氏盖合正义二说
  而言其法始备然其曰遇多遇少与归奇为若干则是误
  以两扐为所遇而谓挂一为归奇矣其曰馀三十有六䇿
  四四而运得九则是反以过揲为馀数而又必再运之矣
  此皆不如正义之名正而法简其论第一指与第二指第
  三指之馀数不同则虽为三变皆挂之法然曰馀若干而
  益若干则为揲左不揲右而不免有以意增益之嫌其以
  三变挂扐之䇿分措于三指间则初变之扐误并于挂再
  变之挂误并于扐亦为失之且一手所操多至二十五䇿
  亦繁重而不便于事矣李氏之说最为简易而分别挂扐
  为明白但其法为多者一为少者三而不知二变多少之
  各二且曰扐十二并挂一为十三而不知扐千并挂三为
  十三【馀三象同】则是后三变不挂而不若刘说之为得也今皆
  正之如左方云四营而成易者营谓经营易即变也谓分
  二挂一揲四归奇凡四度经营蓍䇿乃成一变也十有八
  变而成卦者谓既三变而成一爻复合四十九䇿如前经
  营以为一变积十八变则成六爻而为一卦也其法初一
  变两揲之馀为挂扐者不五则九第二变两揲之馀为挂
  扐者不四则八第三变两揲之馀为挂扐者亦不四则八
  五四为少九八为多若三变之间一五两四则谓之三少
  一九两八则谓之三多或一九一八而一四或一五而二
  八则谓之两多一少或一九而二四或一五一四而一八
  则谓之两少一多盖四十九䇿去其初挂之一而存者四
  十八以四揲之为十二揲之数四五为少者一揲之数也
  八九为多者两揲之数也一揲为奇两揲为偶奇者属阳
  而象圎偶者属阴而象方圎者一围三而用全故一奇而
  含三方者一围四而用半故一偶而含二也若四象之次
  则一曰太阳二曰少阴三曰少阳四曰太阴以十分之
  则居一者含九居二者含八居三者含七居四者含六其
  相为对待而具于洛书者亦可见也故三少为老阳者三
  变各得一揲之数而三三为九也其存者三十六而以四
  数之复得九揲之数也左数右䇿则左右皆九左右皆䇿
  则一而围三也三多为老阴者三变各得两揲之数而三
  二为六也其存者二十四而以四数之复得六揲之数也
  左数右䇿则左右皆六左右皆䇿则围四用半也两多一
  少为少阳者三变之中再得两揲之数一得一揲之数而
  三二一三为七也其存者二十八而以四数之复得七揲
  之数也左数右䇿则左右皆七左右皆策则方二圎一也
  【方二谓两八圎二谓一十二】两少一多为少阴者三变之中再得一揲
  之数一得两揲之数而二三一二为八也其存者三十二
  而以四数之复得八揲之数也左数右䇿则左右皆八左
  右皆䇿则圎二方一也【圎二谓两十二方一谓一八】
  干之䇿二百一十有六坤之䇿一百四十有四凡三
  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䇿万有一千五百二十
  当万物之数也正义曰干之䇿二百一十有六者以
  干老阳一爻有三十六䇿六爻凡有二百一十六䇿
  也干之少阳一爻有二十八䇿六爻则有一百六十
  八䇿此经据干之老阳之䇿也坤之䇿百四十有四
  者坤之老阴一爻有二十四䇿六爻故一百四十有
  四䇿也若坤少阴一爻有三十二䇿六爻则有一百
  九十二此经据坤之老阴故百四十有四也凡三百
  有六十当期之日者举合乾坤两䇿有三百有六十
  当期之数三百六十日举其大略不数五日四分日
  之一也二篇之䇿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
  者二篇之爻总有三百八十四爻阴阳各半阳爻一
  百九十二爻爻别三十六总有六千九百一十六也
  阴爻亦一百九十二爻爻别二十四总有四千六百
  八也阴阳总合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今考凡言䇿者即谓蓍也礼曰龟为卜䇿为筮又曰倒䇿
  侧龟皆以䇿对龟而言则可知矣仪礼亦言筮人执䇲尤
  为明验故此凡言䇿数虽指挂扐之外过揲见存之蓍数
  而言然不以挂扐之内所馀之蓍不为䇿也䟽义及其解
  说皆巳得之且其并以乾坤二少之爻为言则固不专以
  乾坤为老六子为少矣但乾坤皆少而其合亦为三百六
  十两篇皆少而其合亦为万一千五百二十则䟽有未及
  而学者不可不知尔
  右揲蓍之法见于大传者不过如此为之说者虽或互
  有得失然亦不过如此愚巳论之详矣学者反复其言
  使各尽其曲折则后之为说者其是非当否不能出乎
  此矣
  康节先生曰归奇合扐之数得五与四四则䇿数四
  九也【馀放此〇郭氏曰归奇合扐之数谓不用之馀数也策数所得之正策数也去此不用之馀数】
  【止语归奇合扐之馀数故有三多三少之言至康节然后䇿数复见于书馀数不复相乱矣】
  今按康节归奇合扐四字本于正义所谓最末之馀归之
  合于挂扐之一处盖因其失而不暇正也然四九四六四
  七四八之数则正义于干篇初九文下巳明言之安得谓
  唐初以来不论䇿数耶且康节又言得五与四则四亦未
  得为去此不用之馀数矣大抵为此辨者未知挂扐之中
  奇偶方圎参两进退之妙是以必去挂扐之数而专用过
  揲之䇿其说愈多而其法愈偏也
  横渠先生曰奇所挂之一也扐左右手之馀也【郭氏曰自】
  【唐初以来以奇为扐故揲法多误至横渠而始分云】再扐而后挂者每成一爻
  而后挂也谓第二第三揲不挂也【郭氏曰凡一挂再扐为三变而成一】
  【爻横渠之言正所以明正义之失也】闰常不及三歳而至故曰五歳再
  闰此归奇必俟再扐者象闰之中间再歳也
  今按此说大误恐非横渠之言挂也奇也扐也大传之文
  固各有所主矣奇者残零之谓方蓍象两之时特挂其一
  不得便谓之奇此则自毕董刘氏而失之矣扐固左右两
  揲之馀然扐之为义乃指间勒物之处故曰归奇于扐言
  归此馀数于指间也今直谓扐为馀则其曰归奇于扐者
  乃为归馀于馀而不成文理矣不察此误而更以归奇为
  挂一以避之则又生一误而失愈远矣郭氏承此为说而
  诋唐人不当以奇为扐夫以奇为扐亦犹以其扐为馀尔
  名虽失之而实犹未爽也若如其说以归为挂以奇为一
  则为名实俱乱而大传之文揲四之后不见馀蓍之所在
  归奇之前不见有扐之所由亦不复成文理再扐者一变
  之中左右再揲而再扐也一变之中一挂再揲再扐而当
  五歳盖一挂再揲当其不闰之年而再扐当其再岁之闰
  也而后挂者一变既成又合见存之蓍分二而挂一以起
  后变之端也今曰第一变挂而第二第三变不挂遂以当
  挂之变为挂而象闰以不挂之变为扐而象不闰之歳则
  与大传之云挂一象三再扐象闰者全不相应矣且不数
  第一变之再扐而谓第二第三变为再扐又使第二第三
  变中止有三营而不足乎成易之数且于阴阳奇偶老少
  之数亦多有不合者今未暇悉论后当随事發之尔
  伊川先生揲蓍法云先以右手指于左手之中取蓍
  一茎挂于左手小指之间此名奇也次以右手四揲
  左手之蓍四揲之馀数置案之东西隅此名右手之
  扐复以左手四揲右手之蓍四揲之馀亦置于案之
  东南隅此名左手之扐其两手所握之蓍为所得之
  正䇿数又云再以左右手分而为二更不重挂奇又
  云三变讫乃归先所挂之奇于第一扐之中次合正
  䇿数又四揲布之案上得四九为老阳【郭氏曰此法先人亲受于】
  【伊川先生雍复受于先人夲无文字歳月滋久虑或遗忘谨详书之】
  今按此说尤多可疑然郭氏既云本无文字则其传受之
  际不无差舛冝矣其以挂一为奇而第二三变不挂愚巳
  辨于前矣其曰两手馀数置之案隅而不置之指间则非
  归奇于扐之义其以一变过揲之蓍便为正䇿则未合四
  九四六四七四八之数其曰三变讫乃归先所挂之奇于
  第一扐之中则其挂之之久也无用其归之之晚也无说
  而尤不合于大传所言之次第又以四揲正䇿布之案上
  然后见所得之爻则其重复又甚焉凡此恐皆非伊川先
  生之本意也覧者详之
  兼山郭氏曰蓍必用四十九者惟四十九即得三十
  六三十二二十八二十四之䇿也盖四十九去其十
  三则得三十六去其十七则得三十二去其二十一
  则得二十八去其二十五则得二十四凡得者䇿数
  也去者所馀之扐也【雍曰世俗皆以三多三少定挂象如此则不必四十九数凡三】
  【十三三十七四十一四十五五十三五十七六十一六十五六十九七十三七十七八十一八十五八十】
  【九九十三九十七皆可以得初揲非五即九再揲三揲不四即八之数独不可以得三十六三十二二十】42"title="Page:SiuCongkan1089--50-32.djvu/42
  【八二十四之策尔】
  今按此书之中此说最为要切而其踈率亦无甚于此者
  盖四十九者蓍之全数也以其全而揲之则其前为挂扐
  其后为过揲以四乘挂扐之数必得过揲之䇿以四除过
  揲之䇿必得挂扐之数其自然之妙如牝牡之相衘如符
  契之相合可以相胜而不可以相无且其前后相因固有
  次第而挂扐之数所以为七八九六又有非偶然者皆不
  可以不察也今于挂扐之数既不知其所自来而以为无
  所务于揲法徒守过揲之数以为正䇿而亦不知正䇿之
  所自来也其欲増损全数以明挂扐之可废是又不知其
  不可相无之说其失益以甚矣圣人之道中正公平无向
  背取舍之私其见于象数之自然者盖如此今乃欲以一
  偏之见议之其亦误矣
  又曰四象之数必曰九八七六者三十六三十二二
  十八二十四之䇿再以四揲而得之也九六天地之
  数也乾坤之䇿也七八出于九六者也六子之䇿也
  乾坤相索而成者也
  今按四象之数乃天地之间自然之理其在河图洛书各
  有定位故圣人画卦自两仪而生有画以见其象有位以
  定其次有数以积其实其为四象者久矣至于揲蓍然后
  挂扐之奇耦方圆有以兆之于前过揲之三十六三十二
  二十八二十四有以乘之于后而九六七八之数隱然于
  其中九七天数也三十六二十八凡老阳少阳之䇿数也
  六八地数也三十二二十四凡老阴少阴之䇿数也今专
  以九六为天地之数乾坤之䇿谓七八非天地之数而为
  六子之䇿则巳误矣
  又曰天之生数一三五合之为九地之生数二四合
  之为六故曰九六者天地之数也干之䇿二百一十
  有六以六分之则为三十六又以四分之则为九坤
  之䇿百四十有四以六分之则为二十四又以四分
  之则为六故曰九六者乾坤之䇿数也阴阳止于九
  六而巳何七八之有故少阳震坎艮三卦皆干画一
  其䇿三十六坤画二其䇿四十八合之为八十四复
  三分之而为二十八复四分之而为七少阴巽离兊
  三卦皆干画二其䇿七十二坤画一其䇿二十四合
  之为九十六复三分之而为三十二复四分之而为
  八是七八出于九六而为六子之䇿也然九六有象
  而七八无象盖以卦则六子之卦七八隱于其中而
  无象以爻则六子皆乾坤之画而无六子之画也故
  惟乾坤有用九用六之道诸卦之奇画用干之九也
  得偶画者用坤之六也无用七八之道也
  今按一二三四五天地之生数也五中数故不用六七八
  九十天地之成数也十全数故不用而河圗洛书之四象
  亦无所当于五与十焉故四象之画成而以一二三四纪
  其次九八七六积其实揲蓍之法具而挂扐之五与四以
  一其四而为奇九与八以两其四而为偶奇以象圆而径
  一者其围三故凡奇者其数三偶以象方而径一者其围
  四而用半故凡偶者其数二所谓参天两地者也及其揲
  之三变则凡三奇者三其三而为九三偶者参其两而为
  六此九六之所以得数之实也至于两奇一偶则亦参其
  两奇以为六两其一偶以为二而合之为八两偶一奇则
  亦两其两偶以为四叁其一奇以为三而合之为七此七
  八所以得数之实也是其老少虽有不同然其成象之所
  自得数之所由则皆有从来而不可诬矣若专以一三五
  为九二四为六则虽合于积数之一端而于七八则有不
  可得而通者矣不自知其不通而反以七八为无象不亦
  误乎又况自其四营三变而先得其七八九六之
  用其一爻过揲之䇿以四乘其七八九六之数而后得其
  一卦过揲之䇿此于大传之文盖有序矣今乃以乾坤之
  䇿为母反再分之而后得九六焉且又不及乎七八而以
  为无象误益甚矣抑七八九六之用于蓍正以流行经纬
  乎阴阳之间而别其老少以辨其爻之变与不变也九六
  岂乾坤之所得专而七八岂六子之所偏用哉若如其言
  则凡筮得乾坤者无定爻得六子者无定卦矣尚何筮之
  云哉其曰乾坤有用九用六之道六子无用七用八之道
  此又不考乎欧阳子明用之说其凿甚矣又况方为四象
  之时未有八卦之名耶如苏氏所引一行之言谓有其象
  而合其数则可尔今直以八卦分之不亦太早计哉
  释疑序云繋词不载九六七八阴阳老少之数圣人
  画卦初未必以阴阳老少为异然卜史之家取动爻
  之后卦故分别老少之象与圣人画卦之道巳不同
  矣后世大失圣人之意者多主卜史之言而不知所
  谓䇿数也
  今按周礼太卜占人筮人之官概举其法不能甚详然其
  不见于大传者已多矣然皆周公法也安知七八九六之
  说不岀于其中而夫子赞易之时见其巳著而遂不之及
  乎正如礼记冠义郷饮酒义之属亦以其礼自有明文故
  详其义而略其数亦不可但见大传之词有所不及而遂
  谓圣人画卦初不以此为异也圣人作易本为卜筮若但
  有阴阳而无老少则又将何以觀变而玩其占乎且䇿数
  之云正出于七八九六者今深主䇿数而力排七八九六
  为非圣人之法进退无所据矣
  辨证曰凡卦爻所得之数独谓之䇿自馀虽天地大
  衍亦皆但谓之数
  今按此说之误巳辨于大传䇿数之下矣大凡蓍之一筹
  谓之一䇿䇿中乘除之数则直谓之数矣
  又曰扐者数之馀也如礼言祭用数之扐是也或谓
  指间为扐非也扬子云作艻亦谓蓍之馀数岂以草
  间为艻耶
  今按归奇于扐谓归此馀数于指间耳则此扐字乃归馀
  数之处而非所归馀数之名矣祭用数之扐者亦谓正数
  在握中而其奇零之数在指间指属人身故从人从力而
  为扐也艻生于蓍而言此草在人指间也凡从力者皆勒
  之省文
  又曰如正义之说是六揲六扐而成一爻三十六揲
  三十六扐而成八卦与十八变而成卦之文异矣
  今按一变之中再揲再扐则十有八变之与三十六揲三
  十六扐未有所戾也
  又曰苏氏所载一行之学曰多少者奇偶之象也三
  变皆少则干之象也干所以为老阳而四数其馀得
  九故以九名之三变皆多则坤之象也坤所以为老
  阴而四数其馀得六故以六名之又曰七八九六者
  因馀数以名阴阳而阴阳之所以为老少者不在是
  而在乎三变之间八卦之象也如上所言则是直取
  三变多少卦象相類以画爻而不复论其䇿数也
  今按四十九中圣人无不用之数巳见于前矣苏氏之说
  既不知七八九六之巳具于挂扐而必求之过揲之间其
  与郭氏之说巳略相似矣但苏氏以八卦之象为断而郭
  氏以四象之䇿为言少不同耳然苏氏亦云四数其馀得
  九则固亦兼取䇿数矣而郭氏峻文深诋遽至于此亦可
  畏哉
  又云凡揲蓍第一变必挂一者谓不挂一则无变所
  馀皆得五也惟挂一则所馀非五则九故能变第二
  第三变虽不挂亦有四八之变盖不必挂也
  今按三变皆挂盖本大传所谓四营而成易者予已论于
  前矣然其所以不可不挂者则又有两说盖三变之中前
  一变属阳故其馀五九皆奇数后二变属阴故其馀四八
  皆偶数属阳者为阳三而为阴一围三径一之术也【挂一而左】
  【一右三也卦一而左右皆二也卦一而左三右一也皆阳也卦一而左右皆四者阴也】属阴者为阴
  三而为阳二皆以围四用半之术也【挂一而左一右一也挂一而左二右一也】
  【阳也挂一而左三右四也挂一而左四右三也阴也】是皆以三变皆挂之法得之后
  两变不挂则不得也【后两变不挂则左一右三左二右二左三古一皆为阳惟左右皆四乃为】
  【阴】三变之后其可为老阳者十二可为老阴者四可为少
  阴者二十八可为少阳者二十虽多寡之不同而皆有法
  象【老阴阳数本皆八老者动而阴性本静故损阴之四以归于阳少阴阳本皆二十少者静而阳性本动故损】
  【阳之四以归于阴】是亦以三变皆挂之法得之而后两变不挂则
  不得也【后两变不挂则老阳少阴皆二十十少阳九老阴一】郭氏仅见第二第三变
  可以不挂之一端尔而遂执以为说夫岂知其挂与不挂
  之为得失乃如此哉大抵郭氏他说偏滞虽多而其为法
  尚无甚戾独此一义所差虽小而深有害于成卦变爻之
  私尤不可以不辨
  过揲三十八䇿
  过揲二十四䇿
  过揲三十六䇿
  过揲三十二䇿
  五歳再闰圗
  旧说
  第一变第二变第三变
  挂揲左扐左揲右扐右挂揲左扐左揲右
  扐右挂揲左扐左揲右扐右丙乙丙【闰】
  丁戊【闰】巳庚辛【闰】壬癸【闰】甲乙丙【闰】
  丁戊【闰】
  旧说挂一以象三者也扐谓归奇于扐以象闰者也五岁
  者一变之间一挂再揲再扐各当一岁之象也再闰者两
  扐之岁为再闰之象也而后挂者又合馀蓍再分而挂以
  起后变之象也其文义象類既皆有条而不紊又通数之
  必五岁而再闰亦无不合
  郭氏说
  一变二变三变四变五变六变七变
  八变九变
  挂扐扐扐挂扐扐扐挂扐
  扐扐
  甲【闰】乙丙丁【闰】戊巳庚【闰】
  辛壬
  郭氏之说以挂为奇三变之中第一变挂扐第二第三变
  不挂而扐故以有挂有扐之变为挂无挂有扐之变为扐
  其有挂之扐又弃不数而曰归奇必俟再扐者象闰之中
  阅再岁也然则挂象闰岁而不象三才扐反象不闰之岁
  而不象闰且必三扐而后复挂与大传之文殊不相应又
  其闰必六岁而后再至亦不得为五岁而再闰矣
  易象九为老阳七为少八为少阴六为老旧说阳以
  进为老阴以退为老九六者乾坤之画阳得兼阴阴
  不得兼阳此皆以意配之不然也九七八六之数阳
  顺阴逆之理皆有所从来得之自然非意之所配也
  凡归馀之数有多有少多为阴如爻之偶少为阳如
  爻之奇三少干也故曰老阳九揲而得之故其数九
  其䇿三十六两多一少则一少为之主震坎艮也故
  皆谓之少阳【少在初为震中为坎末为艮】皆七揲而得之故其数
  七其䇿二十有八三多坤也故曰老阴六揲而得之
  故其数六其䇿二十有四两少一多则一多为之主
  巽离兊也故皆谓之少阴【多在初为巽中为离末为兑】皆八揲而
  得之故其数八其䇿三十有二盈则变【纯少阳盈纯多阴盈】盈
  为老故老动而少静吉㓙悔吝生乎动者也卦爻之
  辞皆九六者惟动则有占不动则无朕虽易亦不能
  占之国语谓正屯悔豫皆八遇㤗之八是也今人以
  易筮者虽不动亦用爻辞断之易中但有九六既不
  动则是七八安得用九六爻辞此流俗之过也
  诸家揲蓍说惟笔谈此论简而尽但谓不动则易不能占
  与引国语之说为误尔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