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2926
颗粒名称: 尚书
其他题名: 书【问答】
分类号: I269.6
页数: 7
摘要: 朱熹所作书《尚书》
关键词: 宋代 朱熹

内容

汉孔安国曰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
  契以代结䋲之政由是文籍生焉【陆德明曰伏羲风姓以木德王即大皥也】
  【书契刻木而书其侧以约事也易繋辞云上古结䋲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文文字籍书籍】伏羲
   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髙辛唐
  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啇周之书虽设教
   不伦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陆氏】
  【曰神农炎帝也姜姓以火德王黄帝轩辕也姫姓以土德王一号有熊氏坟大也少昊金天氏巳姓黄帝之子】
  【以金德王颛顼髙阳氏姫姓黄帝之孙以水德王髙辛帝喾也黄帝之曾孙姫姓以木德王唐帝尧也姓伊耆】
  【氏帝喾之子初为唐侯后为天子都陶故号陶唐氏以火德王虞帝舜也姓姚氏国号有虞颛顼六世孙以土】
   【德王夏禹有天下之号也以金德王啇汤有天下之号也亦号殷以水德王周文王武王有天下之号也以木】
   【德王揆度也】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
   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
   书也春秋左氏传曰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
   九丘即谓上世帝王遗书也【陆氏曰索求也倚相楚灵王时史官也】先君
   孔子生于周末睹史籍之烦文惧览之者不一遂乃定
   礼乐明旧章删诗为三百篇约史记而修春秋讃易道
   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以下
   讫于周芟夷烦乱剪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
   垂世立教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弘至道
   示人主以軌范也帝王之制坦然明白可举而行三千
   之徒并受其义【程氏曰所谓大道若性与天道之说圣人岂得而去之哉若言阴阳四时七政】
   【五行之道亦必至要之理非如后世之䌓衍末术也固亦常道圣人所以不去也或者所谓羲农之书乃后人】
   【称述当时之事失其义理如许行为神农之言及阴阳权变医方称黄帝之说耳此圣人所以去之也五典既】
   【皆常道又去其三盖上古虽已有文字而制立法度为治有迹得以纪载有史官以识其事自尧始耳〇今按】
   【周礼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周公所录必非伪妄知春秋时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之书犹有存者若果全备孔】
   【子亦不应悉删去之或其简编脱落不可通晓或是孔子所见止自唐虞以下不可知耳今亦不必深究其说】
   【也】及秦始皇㓕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
   散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秦国名始皇名政并六国为天子自号始皇帝】
   【焚诗书在三十四年坑儒在三十五年颜师古曰家语云孔腾字子襄畏秦法峻急蔵尚书孝经论语于夫子】
   【旧堂壁中而汉记尹敏传云孔鲋所藏二说不同未知孰是】汉室龙兴开设学校旁
   求儒雅以阐大猷济南伏生年过九十失其本经口以
   传授裁二十馀篇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百篇之义
   世莫得闻【汉艺文志云尚书经二十九篇注云伏生所授者儒林传云伏生名胜故为秦博士以秦】
   【时焚书㐲生壁蔵之其后大兵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孝文】
   【时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闻㐲生治之欲召时伏生年九十馀老不能行于是诏太常使掌故晁错往受之】
   【颜师古曰卫宏定古文尚书序云伏生老不能正言言不可晓使其女传言教错齐人语多与颖川异错所不】
   【知凡十二三略以其意属读而已陆氏曰二十馀篇即马邠所注二十九篇是也孔颖逹曰秦誓本非㐲生所】
   【传武帝之世始出而得行史因以入于伏生所传之内故云二十九篇也〇今按此序言伏生失其本经口以】
   【传授汉书乃言初亦壁藏而后亡数十篇其说不同盖传闻异辞尔至于篇数亦复不同者㐲生本但有尧典】
   【皋陶谟禹贡甘誓汤誓盘庚髙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牧誓洪范金縢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方多】
   【士立政无逸君奭顾命吕刑文侯之命费誓凡二十八篇今加泰誓一篇故为二十九篇耳其泰誓真伪之说】
   【详见本篇此末暇论也】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壊孔子旧宅以广其
   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殷周之书及传论语
   孝经皆科斗文字王又升孔子堂闻金石丝竹之音乃
   不壊宅悉以书还孔氏科斗书废巳久时人无能知者
   以所闻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为隶古定更
   以竹简写之増多伏生二十五篇伏生又以舜典合于
   尧典益稷合于皋陶谟盘庚三篇合为一康王之诰合
   于顾命复出此篇并序凡五十九篇为四十六卷其馀
   错乱磨㓕弗可复知悉上送官藏之书府以待能者【陆氏】
   【曰共王汉景帝之子名馀传谓春秋也一云周易十翼非经谓之传科斗虫名虾蟆子书形似之为隶古定谓】
   【用隶书以易古文二十五篇者谓大禹谟五子之歌㣧征仲虺之诰汤诰伊训太甲三篇咸有一德说命三篇】
   【武成旅㣲子之命蔡仲之命周官君陈毕命君牙冏命也复出者舜典益稷盘庚二篇康王之诰凡五篇其】
   【百篇之序文合为一篇共为五十九篇即今所行五十八篇而以序冠篇首者也为四十六卷者孔䟽以为同】
   【序者同卷异序者异卷也同序者太甲盘庚说命㤗誓皆三篇共序减八卷又大禹皋陶谟益稷康诰酒诰梓】
   【材亦各三篇共序又减四卷通前减十二卷以五十八卷减十二卷故但为四十六卷也其馀错乱摩减者汨】
   【作九共九篇槁饫帝告釐沃汤征汝鸠汝方夏材疑至臣扈典宝明居肆命徂后沃丁咸乂四篇伊陟原命仲】
   【丁河亶甲祖乙髙宗之训分器旅巢命归禾嘉禾成王政将蒲姑贿肃慎之命毫姑凡四十二篇也今亡】承
   诏为五十九篇作传于是遂研精覃思慱考经籍采摭
   群言以立训传约文申义敷畅厥旨庶㡬有補于将来
   书序序所以为作者之意昭然义见宜相附近故引之
   各冠其篇首定五十八篇【今按此百篇之序出孔氏壁中汉书艺文志以为孔子纂】
   【书而为之序言其作意然以今考之其于见存之篇虽颇依文立义而亦无所发明其间如康诰酒诰梓材之】
   【属则与经文又有自相戻者其于巳亡之篇则伊阿简略尤无所補其非孔子所作明甚然相承巳久今亦未】
   【敢轻议且据安国此序复合为一以附经后而其相戾之说见本篇云】既毕会国有巫蛊
   事经籍道息用不复以闻传之子孙以贻后代若好古
   慱雅君子与我同志亦所不隱也【陆氏曰汉武帝未征和中江充造蛊败戾】
   【太子〇今按此序不類西汉文字疑或后人所托然无所据未敢必也以其所序本末颇详故备载之读者宜】
   【细考焉】
   汉书艺文志云书者古之号令号令于众其言不立具
   则聴受施行者弗晓古文读应尔雅故解古今语而可
   知也【括苍叶梦得曰尚书文皆奇涩非作文者故欲如此盖当时语自尔也〇今按此说是也大抵书之】
   【词语多奇涩而誓命多平易盖训诰皆是记录当时号令扵众之本语故其间多有方言及古语在当时则人】
   【所共晓而于今世反为难知誓命则是当时史官所㦏𭬚括闰色粗有体制故在今日亦不难晓耳】孔颖
   逹曰孔君作传值巫蛊不行以终前汉诸儒知孔本五
   十八篇不见孔传遂有张霸之徒伪作舜典汨作九共
   九篇大禹谟益稷五子之歌㣧征汤诰咸有一德典宝
   伊训肆命原命武成旅獒冏命二十四篇除九共九篇
   共为十六卷盖亦略见百篇之序故以伏生二十八篇
   者舜典益稷盘庚三篇康王之诰及㤗誓三篇共为三
   十四篇并伪作二十四篇十六卷附以求合于孔氏之
   五十八篇四十六卷之数也刘向班固刘歆贾逵马融
   郑玄之徒皆不见真古文而误以此为古文之书服䖍
   杜预亦不之见至晋王肃始似窃见而晋书又云郑冲
   以古文授苏愉愉授梁柳柳之内兄皇甫谧又从柳得
   之而柳又以授臧曹曹始授梅赜赜乃于前晋奏上其
   书而施行焉【今按汉书所引㤗誓云诬神者殃及三世又云立功立事惟以永年疑即武帝之世】
   【所得者律历志所引伊训毕命字昼有与古文略同者疑即伏生口传而晁错所属读者其引武成则伏生无】
   【此篇书是张霸所伪作者矣】
  今按汉儒以伏生之书为今文而谓安国之书为古
  文以今考之则今文多艰涩而古文反平易或者以
  为今文自伏生女子口授晁错时失之则先秦古书
  所引之文皆巳如此恐其未必然也或者以为记录
  之实语难工而润色之雅词易好故训诰誓命有难
  易之不同此为近之然伏生倍文暗诵乃遍得其所
  难而安国考定于科斗古书错乱磨灭之馀反专得
  其所易则又有不可晓者至于诸序之文或颇与经
  不合而安国之序又绝不類西京文字亦皆可疑独
  诸序之本不先经则赖安国之序而可见故今别定
  此本壹以诸篇本文为经而复合序篇于后使览者
  得见圣经之旧而不乱乎诸儒之说又论其所以不
  可知者如此使学者姑务沈潜反复乎其所易而不
  必穿凿传会于其难者云
   虞书【虞舜氏因以为有天下之号也书凡五篇尧典虽纪唐尧之事然本虞史所作故曰虞书其舜典以】
   【下夏史所作当曰夏书春秋传亦多引为夏书此云虞书或以为孔子所定也】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