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严时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2836
颗粒名称: 答严时亨
其他题名: 书【问答】
分类号: I269.6
页数: 7
摘要: 朱熹所作书《答严时亨》
关键词: 严时亨 朱熹

内容

问目各巳批出请更详之礼书近方略成纲目但䟽义杂
  书中功夫尚多不知馀年能了此事否当时若得时亨诸
  友在近相助当亦汗青有期也浙中朋友数人亦知首尾
  亦苦不得相聚未有见日千万自爱更于义理切身处著
  实进得一歩则所以守此身者不待勉而固矣
   某昨来请问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传云五行之生随
   其气质而所禀不同所谓各一其性也各一其性则浑
  然太极之全体无不各具于一物之中而性之无不在
   又可见矣各一其性周子之意固是指五行之气质然
   水之潤下火之炎上木之曲直金之从革土之稼穑此
   但可以见其气质之性所禀不同𨚫如何便见得太极
  之全体无不各具于一物之中而性【此性字是指其义理之性】之无
   不在也莫是如上一节所谓五行异质而不能外乎阴
   阳阴阳异位而皆不能离乎太极即此可见得否觉得
  此处传文似犹欠一二转语每读至此未能释然先生
  答云气质是阴阳五行所为性即太极之全体但论气
   质之性则此全体堕在气质之中耳非别有一性也某
   反复思之诚非别有一性然觀圣贤说性有是指义理
   而言者有是指气禀而言者却不容无分别敬读诲语
   谓气质是阴阳五行所为性即太极之全体始悟周子
   所谓各一其性专是主理而言盖五行之气质不同人
   所共知也而太极之理无乎不具人所未必知也此周
   子吃紧示人处今所在板行传文皆云五行之生随其
   气质而所禀不同所谓各一其性也【详此文义这个性字当指气而言】
   各一其性则浑然太极之中全体无不各具于一物之
   中而性之无不在又可见矣【详此文义这个性字当是指理而言】一假之
   间上下文义颇相合恐读者莫知所适从若但云五行
   之生虽其气质所禀不同而浑然太极之全体无不各
   具于一物之中所谓各一其性如此则辞约而义明正
  是回教所谓全体堕在气质之中底意思伏乞指教
  阴阳五行之为性各是一气所禀而性则一也故自阴阳
  五行而言之则不能无偏而人禀其全所以得其秀而最
  灵也
  某昨来请问明道先生云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
   性时便巳不是性也凡人说性只是说継之者善也孟
   子言性善是也夫人生而静是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此
   巳上诚有不容说者然自孟子以来至于周程诸先生
   皆善言性者其大要指人物所得以生之理而言亲切
  著明今谓其所说皆不是性可乎性理之说本自精㣲
  今谓才说性时便巳不是性无乃使人致思扵杳冥不
   可致诘之境乎明道此假文意首尾大要是推明人生
   气禀理有善恶竊详易系言継之者善正谓大化流行
   赋与万物无有不善孟子言性善止是言义理之性人
   所均禀初无不善皆是极本穷源之论引此以明人生
   气禀理有善恶似不相侔不知明道所见是如何先生
   答曰人生而静是未发时巳上即是人物未生之时不
   可谓性才谓之性便是人生以后此理堕在形气之中
   不全是性之本体矣然其本体又亦未尝外此要人即
   此而见得其不杂于此者耳易大传言继善即是指未
   生之前孟子言性善是指巳生之后虽曰巳生然其本
   体初不相杂也以上是人物未生之时是某思虑所未
   到伏读批诲指示亲切却觉得先生之说甚明而明道
   之说益有可疑何者人物未生时乃是一阴一阳之谓
   道而天命之流行所谓継之者善便是以上事何故言
   以上不容说方其人物未生固不可谓性及人物既生
   须著谓之性虽则人生巳后此理堕在形气中不全是
   性之本体然气禀不能无善恶者性之流也义理之有
   善无恶者性之本体也然皆不可不谓之性要在学者
   随所读书自去体认取今谓才说性时便巳不是性深
   恐启人致思于杳冥不可致诘之境而大传言継善是
   指未生之前则命之道也未可谓之性孟子言性是指
   巳生之后乃易大传所谓成之者性而非所谓继之者
   善也明道却云凡人说性只是说得继之者善也孟子
   言性善是也此尤不可晓近思录一书皆是删取诸先
   生精要之语以示后学入德之门戸而首卷又是示人
   以道体所在编入此假必不是闲慢处既有所疑未容
   放下再此扣请乞恕再三之渎
  此一段巳详于希逊卷中矣明道先生如此处多若以本
  文论之则皆不可晓矣要当㤀言会意别作一格看可也
   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夫子既语之以居则
   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㢤正是使之尽言一旦
   进用何以自见及三子自述其才之所能堪志之所欲
   为夫子皆不许之而独与曾㸃看来三子所言皆是实
   事曾㸃虽答言志之问实未尝言其志之所欲为有似
   逍遥物外不屑当世之务者而圣人与此而不与彼何
   也集注以为味曾㸃之言则见其日用之间无非天理
   流行之妙而用舍行蔵了无与于我是虽尧舜之事业
   盖所优为其视三子规规于事为之末不可同年而语
   矣某尝因是而思之为学与为治本来只是一綂事它
   日之所用不外乎今日所存三子却分作两截看了如
   治军旅治财赋治礼乐与凡天下之事皆是学者所当
   理会无一件是少得底然须先理会要教自家身心自
   得无欲常常神清气定涵养直到清明在躬志气如神
   则天下无不可为之事程子所谓不得以天下挠巳巳
   立后自能了当得天下事物者是矣夫子尝因孟武伯
   之问而言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求也千室之
   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
   客言圣人固巳深知其才所能办而独不许其仁夫仁
   者体无不具用无不该岂但止于一才一艺而已使三
   子不自安于其所巳能孜孜于求仁之是务而好之乐
   之则何暇规规于事为之末縁它有这个能解横在肚
   皮里常恐无以自见故必欲得国而治之一旦夫子之
   问有以触其机即各述所能子路至于率尔而对更无
   推逊求赤但见子路为夫子所哂故其辞谦退必竟是
   急于见其所长圣门平日所与讲切自身受用处全然
   掉在一逼不知今日所存便是后日所用见得它不容
   将为学为治分作两截看了所以气象不宏事业不能
   造到至极如曾㸃浴沂风雩自得其乐却与夫子饭蔬
   食饮水乐在其中颜子箪瓢陋巷不改其乐襟怀相似
   程子谓夫子非乐蔬食饮水也虽蔬食饮水不能改其
   乐也谓颜子非乐箪瓢陋巷也不以贫窭累其心而改
   其所乐也要知浴沂风雩人人可为而未必能得其乐
   者正以穷逹利害得以累其心而不知其趣味耳夫举
   体遗用㓗身乱伦圣门无如此事全不可以此议曾㸃
   盖士之未用须知举天下之物不足以易吾天理自然
   之安方是本分学者曾㸃言志乃是素其位而行不愿
   乎其外无入而不自得者故程子以为乐而得其所也
   譬如今时士子或有不知天分初无不足游泳乎天理
   之中大小大快活反以穷居隱处为未足以自乐切切
   然要做官建立事功方是得志岂可谓之乐而得其所
   也孟子谓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
   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
   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孟子所谓君子所
   性即孔子颜子曾㸃之所乐如此如老者安之朋友信
   之少者懐之物各付物与天地同量惟颜子所乐如此
   故夫子以四代礼乐许之此浴沂风雩识者所以知尧
   舜事业曾㸃固优为之也然知与不知在人用与不用
   在时圣贤于此乘流则行遇坎则止但未用时只知率
   性循理之为乐正以此自是一统底事故也龟山谓尧
   舜所以为万世法亦只是率性而巳外邉用计用较假
   饶立功业只是人欲之私与圣贤作处天地悬隔如子
   路当蒯聩之难知食焉不避其难而不知卫辄之食不
   可食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后来
   所成就止于如此正为它不知平日率性循理便是建
   功立事之本未到无入不自得处夫子之不与其有以
   知之矣所见如此不背驰否乞与订正
  此一假说得极有本末学者立志要当如此然其用力却
  有次第巳为希逊言之矣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
严时亨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