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欧阳希逊【谦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2832
颗粒名称: 答欧阳希逊【谦之】
其他题名: 书【问答】
分类号: I269.6
页数: 4
摘要: 朱熹所作书《答欧阳希逊》
关键词: 欧阳希逊 朱熹

内容

所示疑义比旧甚进所未安各巳䟽出幸更思之因风喻
  及也所谓徒守纸上语拟规画圎摸矩作方此初学之通
  病然尚有不能守纸上之语虽拟规矩而不能成方圎者
  而未必自知其非也以愚计之但且谨守规矩朝夕模之
  不暂废辍积久纯熟则不待模拟而自成方圎矣切不可
  辄萌妄念求之于言语文字之外也
   观孔子言仁如告颜子以克巳复礼所以为仁之机殆
   若发露而无馀蕴至孟子论仁虽尝指人心而言然其
   意使人自恻隐之心推之要其旨归多主于爱之一辞
   虽所以指示于人者岂不精切而确实然不似圣人之
   言仁广大浑全而使人自得于精思力行之馀也意者
   孟子適当夫好战嗜杀人之时为救焚拯溺之计不可
   不自夫受病之所而药之欤
  程子曰四德之元犹五常之仁偏言则一事专言则包四
  者恻隐之類偏言之也克巳之類专言之也然即此一事
  便包四者盖亦非二物也故论语集注中云仁者心之德
  爱之理也此言极有味可更思之不可谓孟子之言不如
  孔子之周偏孟子亦有专言之者仁人心是也孔子亦有
  偏言之者爱人是也又谓孟子以世人好杀而言恻隐尤
  非也孔子虽不以义对仁然毎以智对仁更冝思之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君子之所以重乎此者为其发乎
   吾身而非有待于外也为其得于不勉不思而非出于
   造作而然也岂若笾豆之事器数之末皆身外之物可
   以品节剂量安排布置而为之者乎
  曾子之意只是说人之用力有此三处此大而彼小此急
  而彼缓尔亦未说到不勉不思处笾豆之事固是末节然
  亦非全然忽略而不以为意但当付之有司使供其事而
  非吾之所当切切留意者耳所云身外之物以下云云者
  尤非本文之意也
   论语集注曰曾㸃气象从容辞意洒落某竊想像其舍
   瑟之际玩味其咏归之辞亦可以略识其大概矣程子
   谓其便是尧舜气象竊尝以程子之意求之所谓尧舜
   气象者得非若所谓不以位为乐与夫有天下而不与
  之意乎集注又云是虽尧舜事业固优为之不知所谓
  事业者就其得于已者而言就其得于事功者而言孟
   子之所谓狂者盖谓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所谓行
   不掩焉者若曰言不顾行行不顾言所行不能掩其所
  言也不知曾㸃行不掩焉者何处可见檀弓曰季康子
   死曾子倚其门而歌于此而作歌可以见其狂否
  曾㸃气象固是从容洒落然须见得它因甚到得如此始
  得若见得此意自然见得它做得尧舜事业处不可以一
  事言也行有不掩亦非言行背驰之谓但行不到所见处
  耳倚门而歌亦略见其往处只此舍瑟言志处固是圣人
  所与然亦不害其为狂也过此流入老庄去矣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集注云浩然盛大
   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某
  竊味气体之充与下面浩然之气两个气字大意似同
   而精微密察处略似有异前面气字若专主形于外者
   而言后面气字若专主发于内者而言
  气无二义但浩然之气乃指其本来体假而言谓体之充
  者泛言之耳然亦非外此而别有浩然之气也
   反身而诚者知至之功强恕而行者力行之事知之在
   前行之在后与篇首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
   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文勢略同未审是否
  反身而诚乃是反求诸身而实有是理如仁义忠孝应接
  事物之理皆真有之而非出于勉强伪为也此是见得透
  信得及处到此地位则推巳及物不待勉强而仁在我矣
  下言强恕而行者盖言未至于此则当强恕以去已私之
  蔽而求得夫天理之公也
   孟子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集注云言四体虽不能
   言而其理自可晓也似若指在人而言
  集注此义近看得似未安恐只是说四体不待安排而自
  然中礼也
   舜不告而娶告则废人之大伦则娶为重而告为轻不
   㡬于礼轻而色重贤者饥饿于土地赒之则受免死而
   巳则免死为重㓗身为轻不㡬于礼轻而食重
  礼固重于食色矣然礼亦有大体小节之殊而食色所系
  亦自有小大缓急之不同孟子言之详矣无可疑也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
欧阳希逊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