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尧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2627
颗粒名称: 答李尧卿
其他题名: 书【问答】
分类号: I269.6
页数: 4
摘要: 朱熹所作书《答李尧卿》
关键词: 李尧卿 朱熹

内容

禘说举赵伯循谓鲁太庙以周公为始祖以文王为配
  赵莫只是以意推之否
  春秋纂例中引证甚详
  毎事问之义如何
  盖平日讲学但闻其名而未识其器物未见其事实故临
  事不得不问耳
  比干之忠方始谓之仁然亦只是一事之仁
  详味孔子之言比干恐不是一事之仁
  祭有小大有天地之祭山川之祭社禝之祭又有所谓
  五祀之祭及先祖之祭不知随其大小各有其神耶抑
  天地间只一理感通耶竊尝思其说天地之间自其成
  形而观之或小或大不能无别故王者既为天下之主
  则天地之大王者当之故王者祭天地而推之诸侯为
  一国之主则境内之名山大川诸侯祭之士为一家之
  法则家之有门户中溜之属为士者祭之若夫社禝则
  专为民而设凡有土有民者莫不各有所建社禝而祭
  之必有祖而祖在所祭自天子以至于庶人莫不有先
  祖之祭若论小大之制则因王公士庶而为之等差其
  祭秩不能无分别也若论其所以致祭之理则所谓如
  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诚之不可揜处则上而王者之于
  天地下而士庶之于五祀祖先其感通只一理耳上蔡
  谓祖考精神便是自家精神即此而推天地精神便是
  王者精神其鬼神之德感通之理不容有所分别也妄
  意推求不审是否
  大概如此然更有分别曲折处宜详味之
  三代革命何故要改正朔夏时既正必欲改之商周无
  乃好异而未尽相承之义春夏秋冬以成一岁此时序
  之正必欲改之无益于事祗见乱天时耳其改之之义
  谓何
  改正朔所以新民之耳目古人盖有深意而子丑之月亦
  有可为岁首之义
  孔子于定公时堕三都欲收其甲兵孟氏不肯堕郕围
  之不克圣人举事自是精审何故郕不肯从命及围之
  又不克何也
  三都当堕是时又有可堕之𫝑故因而乘之孟氏亦非不
  肯堕但其守者不肯因唤醒了孟氏耳
  某往年与先兄异居不知考礼经辄立家先龛子不知
  用古尺只用匠者尺颇长大伏承台诲云而今不可动
  先兄去后舍侄承祀祭祧高祖而祀先兄为祢某上阙
  高祖之祭下无祢祭于心实不安欲于时祭毕移馔一
  分祭高祖于某家某主之遇当祭襧之月亦欲私举祢
  祭如何若举此二祭又成支子有祭庶子祭襧于礼经
  不合
  此事只合谨守礼文未可遽以义起也况有俗节自足展
  哀敬之诚乎
  墓祭无明文虽亲尽而祭恐亦无害
  自高祖至补忌日之衣服饮食当如何
  横渠忌日衣服有数等今恐难遽行且主祭者易以黪素
  之服可也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
李尧卿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