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汪长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2361
颗粒名称: 答汪长儒
其他题名: 书【问答】
分类号: I269.6
页数: 4
摘要: 朱熹所作书《答汪长儒》
关键词: 汪长儒 朱熹

内容

大学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二句章句注解新
  旧说不同
  若如旧说则物格之后更无下功夫处向后许多经传皆
  为剰语矣意恐不然故改之耳来说得之
  天地之所以高深鬼神之所以幽显天阳也气也所以
  高也地阴也质也所以深也鬼神变化不测可谓幽矣
  然造化流行昭著上下岂非显耶
  鬼幽神显
  程子曰物必有理皆所当穷如天地之所以高深鬼神
  之所以幽显又曰如欲为孝当知所以为孝之道如何
  而为奉养之宜如何而为温凊之节先生補经文乃只
  说穷其理之所当然而不容巳者是但用后一说耳【不知】
  见得不容巳处便是所以然
  物我一理才明彼即晓此此合内外之道也一物之理
  格即一事之知至固无在彼在此
  谨终追远注曰以此自为则巳之德厚德辅恐此章止
  为化民不见有自为之意
  谨终追远自是人所当然不为化民而后为之也故巳德
  厚而民德亦归趣之虽不明言然味其间隐然有此意也
  恭近于礼先生或问曰致敬于人固欲其远耻辱德辅
  以为若如此则恭敬非其本心之自然矣又曰不合于
  节文则或过或不及皆所自取耻辱德辅谓恭而过则
  有巽在床下之失而不近于礼若夫不及则谓之不恭
  矣又乌可责之近于礼哉
  若说为恭者本不求远耻辱则有子不必如此说而巽在
  床下失礼于人皆不足计矣此说偏蔽粗率非圣贤之意
  也又如后说则有子之意只防其过不忧其不及亦是此
  病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之言有善恶而读者足以为劝戒非谓诗人为劝戒而
  作也但其言或显或晦或偏或全不若此句之直截而该
  括无遗耳
  射不主皮杨氏曰容节可习而能先生易容节二字为
  中字不知如何
  杨氏大概得之但云容节则是全不求中又非射之意也
  故因其词而改此二字以補其阙耳
  祖考之精神便是自家精神故祭之可以来格至于妻
  及外亲则不知如何
  但所当祭者其精神魂𩲸无不感通盖本皆从一原中流
  出初无间隔虽天地山川鬼神亦然也
  鬼者阴之灵神者阳之灵司命中溜门行人之所用有
  动静作也故古人祀之不知然否
  有此物便有此鬼神盖莫非阴阳之所为也五祀之神若
  细分之则戸灶属阳门行属阴中溜兼统阴阳就一祀之
  中又自有阴阳也
  两在故不测其义如何
  神无所不在或阴或阳故曰两在
  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
  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
  众也注云孝弟慈者家之所以齐也推之于国则所以
  事君事长使民之道不外乎是故三行者修于家则三
  教者成于国矣详经之文与注之意盖言事父与君之
  理一也事兄与长之理一也慈㓜与使众之理一也能
  孝于父则人化其孝而知所以事君能弟于兄则人化
  其弟而知所以事长能慈其㓜则人化其慈而知所以
  使众故曰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又曰三行者修于家则
  三教者成于国盖上行下效感应之机自然而然也然
  经文又引康诰如保赤子而【云云】何也注曰此言慈㓜
  之心非由外得推以使众亦犹是也盖作经者又發明
  孝弟慈人之本心有是三者举斯加彼初无二致但举
  慈㓜一端以见其理之实同而非指名齐家之人又推
  慈㓜之心以使众也今考之或问乃有曰言此以明在
  上之人能推保赤子之心以使众至于教成于国而凡
  从政者皆以是为心焉民之不得其所非所患矣则似
  以为齐家之人又能推保赤子之心以使众然后教成
  于国与前注三行修于家而三教自成于国之说不同
  岂非或问自是發明推心之意不与前注相關但教成
  二字偶用之耳不审然否
  此说甚善旧亦疑所解有未安者得此甚快而此间诸朋
  友说多未合更俟商确也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
汪长儒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