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吳伯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2348
颗粒名称: 答吳伯丰
其他题名: 书【问答】
分类号: I269.6
页数: 2
摘要: 朱熹所作书《答吳伯丰》
关键词: 吳伯丰 朱熹

内容

必大郷因杨氏谓舜自怨其不能尽孝以感动父母而
  以孟子所以论小弁者辨之伏蒙批诲云程子亦以舜
  之怨与小弁不同更思之必大巳悉尊意及以孟子二
  章读之其叙舜之事与辨小弁之说其为不同甚明二
  怨字之义非特不可并观盖小弁犹是人子之常情而
  舜之怨则盛德之事非常情所可及也
  得之
  必大于说中尝疑舜象忧喜一假与孔子微服过宋事
  似不相類未详伊川并举而例言之意伏蒙批诲以孟
  子莫非命也一章之意推之则可见矣必大窃谓象虽
  不能杀舜然彼既有是心在舜岂得不为之忧盖必如
  是然后谓之尽道与孔子微服过宋事正相類苟付之
  于命而在我者不自尽焉则与死于桎梏无以异矣
  莫非命也只说得微服过宋等舜之事乃是虽知其将杀
  巳而不能自巳其亲爱之心亦是并行不悖处而其類自
  不同也
  圣人之于天道必大说尝疑此句比上文义例似于倒
  置伏蒙批诲云上字在我其下乃所得所施之不同如
  此立语亦不为倒必大今试释之曰仁之所施厚于父
  子义之所施尽于君臣礼之所施恭于宾主之际智之
  所施哲于贤否之辨圣人之所得全夫天理之粹若如
  此解固未为倒但似终费注脚斡旋之力又仁义礼智
  四字谓之在我可也若以此例说圣人二字意亦未安
  圣人以身言岂非在我天道以理言岂非所得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
吳伯丰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