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吳伯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2333
颗粒名称: 答吳伯丰
其他题名: 书【问答】
分类号: I269.6
页数: 3
摘要: 朱熹所作书《答吳伯丰》
关键词: 吳伯丰 朱熹

内容

大学诸说皆善可以補或问之缺矣但母自欺乃解诚其
  意之义知未至者固当如此用力然知之至者亦未可便
  谓不假此也但知未至者禁之虽力而或未能止唯知至
  然后禁之不难而无不能止耳
   纯粹至善者也其立辞犹曰纯粹是至善云耳至善二
   字与大学中至善同否
  通书纯粹至善犹曰纯粹而至善云耳至善与大学理无
  不同
   注云中即礼正即智图解备矣必大向者侍教时虽巳
   略闻大意今按图解有曰其行之也中又曰中者嘉之
   会也所谓中即礼者固明白矣至于正则不过曰其处
   之也正又曰正者贞之体也智之义固在其中然恐初
   学者读之犹未能分明欲乞更详下一语如何
  元亨利贞分配仁义礼智先儒巳有定论矣故只如此说
  意亦自
   五殊二实一实万分二谓阴阳一谓太极然不曰二气
   一理而皆以实目之者盖曰此皆实有之理非但强为
   之名耳
  五二一万皆实字殊实实分皆虚字以此推之则所谓二
  实一实者不相碍也
   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近见南康一士人
   云顷岁曾闻之于先生其字有我去承当之意今考经
   中初无是说
  西铭承当之说不记有无此语然实下承当字不得恐当
  时只是说禀受之意渠记得不子细也
   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二句所论甚当旧说误矣然以上句富贵贫贱之云例之
  则亦不可太相连说今改云孝子之身存则其事亲也不
  违其志而巳没则安而无所愧于亲也仁人之身存则其
  事天也不逆其理而巳没则安而无所愧于天也盖所谓
  夭寿不贰而脩身以俟之者故张子之铭以是终焉似得
  张子之本意
   继而有师命沙随云师非师旅之师是师友之师盖齐
   王欲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锺也
  两说未知孰是且缺之亦无害孟子初见齐王便有去志
  但以有师命不可请故虽少留而终不受禄以至将去而
  王乃有授孟子室之说孟子遂不受而竟去恐不得以授
  室为师命也且若果然亦何不可以请之有乎
   决汝汉排淮泗
  其说只是一时行文之过别无奥义不足深论况淮泗能
  壅汝水不能壅汉水今排淮泗而汝水终不入江则排淮
  泗而后汝汉得以入江之说有不通矣沈存中引李翺南
  来录言唐时淮南漕渠犹是流水而汝淮泗水皆从此以
  入江但今江淮渐深故不通耳此或犹可彊说然运河自
  是夫差所通之邘沟初非禹迹且若如此则淮又不能专
  逹于海亦不得在四渎之数矣沈说终亦不能通也
  宴安之说无之味其言似是无垢句法
  中庸或问不误只是文字拙涩不足以逹其意耳必有是2
  心之实当连下文读之乃通如更觉难晓即上句在天者
  下更添一决字在人者下更添一容字如何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
吳伯丰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