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吕子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2183
颗粒名称: 答吕子约
其他题名: 书【问答】
分类号: I269.6
页数: 4
摘要: 朱熹所作书《答吕子约》
关键词: 吕子约 朱熹

内容

不睹不闻既即是隱㣲之间念虑之萌则所谓莫见乎
  隱莫显乎㣲者盖非别有一段工夫在戒惧不睹不闻
  之后明矣
  只为道不可湏㬰离与莫见乎隱莫显乎㣲不同戒谨不
  睹恐惧不闻与谨独不同所以文意各别今却硬说做一
  事所以一向错了也
  既以不睹不闻为已所不知若能於此致谨则所谓隱
  㣲之间念虑之萌固已不能不谨
  若果如此则上假文意巳足不知何故又湏再说必谨其
  独邪【尝有如此颂絮底圣贤】
  不愧屋漏亦未免於㣲有迹也谓之表里洞然更无查
  滓则恐㡬於陵节矣
  若犹有迹便是未能无愧於屋漏矣此段说得愈更支离
  若只管如此纒绕固执则只已见便为至当之论亦不湏
  更讲论矣前书冩去巳极分明只是不曾子细看先横著
  一个人我之见在胸中於巳说则只寻是处虽有不是亦
  瞒过了於人说则只寻不是处吹毛求疵多方驳难如此
  则只长得私见岂有长进之理此亦便是论司马迁底心
  也今更不能再说得只请将旧本再看将此两节虚心体
  认只求其分勿求其合认来认去直到认得成两段了方
  是到头如其未然更不湏再见喻也
  来教又谓心之有思与耳之有闻目之有见为一等时
  节
  所圈出思字初看即疑恐当作知字而寻旧本未见不知
  当时的是何字又恐或是笔误方欲再请旧本来看子细
  剖析奉报偶复寻得旧本果是知字不知来喻何故如此
  错误岂旧本脱漏此一节邪如其不然则此等处尚尔踈
  略又安能得其精㣲之意邪元本两行今再录去可更详
  之旧本云心之有知与耳之有闻目之有见为一等时节
  虽未发而未尝无心之有思乃与耳之有聴目之有视为
  一等时节【云云】再看来书他处所说巳有知字即是旧本
  元无脱漏是直看得老草将知字思字作一様看耳
  前书无闻无见之说只做未有闻未有见平看过若看
  得过重以为无所闻无所见则诚近於异端矣
  未有闻见与无所闻见平看重看不知如何分别更请子
  细说
  谓未有闻未有见为未发所谓冲漠无朕万象森然巳
  具不知众人果能有此时乎学者致知居敬之功积累
  涵养而庶㡬有此尔
  子思只说喜怒哀乐今却转向见闻上去所以说得愈多
  愈见支离纷冗都无交渉此乃程门请问记录者之罪而
  后人亦不善读也不若放下只白直看子思说底湏知上
  四句分别中和不是说圣人事只是汎说道理名色地头
  如此下面说致中和方是说做功夫处而唯圣人为能尽
  之若必以未有见闻为未发处则只是一种神识昏昧底
  人睡未足时被人惊觉顷刻之间不识四到时节有此气
  象圣贤之心湛然渊静聦明洞彻决不如此若必如此则
  洪范五事当云貌曰僵言曰哑视曰盲聴曰聋思曰塞乃
  为得其性而致知居敬费尽工夫却只养得成一枚痴呆
  罔两汉矣千不是万不是痛切奉告莫作此等见解若信
  不及一任狐疑今后更不能说得也【详看此段来意更有一大病根乃是不曾】
  【识得自家有见闻觉知而无喜怒哀乐时节试更著精彩看莫要只𬋩等闲言语失却真的主宰也】
  以未发为太极
  以未发为太极只此句便不是所以下文一向差却【未发者太】
  【极之静巳发者太极之动也须如此看得方无偏滞而两仪四象八卦十二卦之说皆不相碍矣】
  太极动而生阳动则为巳发矣
  以动而生阳为巳发是也即不知静而生阴为巳发为未
  发耶
  前日所禀未尝敢以巳发为无太极也而又云巳生两
  仪四象八卦难以为未发
  未尝以巳发为无太极是也而又云巳生两仪四象八卦
  难以为未发何耶
  易之无思无为比未发犹是以心为言於性之体假巳
  是犹欠拈出
  以无思无为为说心而不及性不知心性两字是一物耶
  两物邪
  来教谓有此气来配道义始能充其体而无馁若无此
  气来配则虽有道义亦不能不馁矣
  孟子两言其为气也【云云】即当以气字为主而以下文天
  地道义等字为客方是文意今却硬将文义纽转以道义
  为主而气为客又将熹说亦添入一来字则区区所见虽
  谬决不至如此之颠倒也前书之言巳尽今更不能说得
  只请且依此意捩转旧来话头依孟子本文主客形勢排
  龊教成行道有归著直候将来见得旧说全然不是方是
  究竟如其不然不若忘言之为愈也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
吕子约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