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胡伯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2131
颗粒名称: 答胡伯逢
其他题名: 书【知旧门人问答】
分类号: I269.6
页数: 3
摘要: 朱熹所作書《答胡伯逢》
关键词: 胡伯逢 朱熹

内容

知言之書用意深远析理精㣲岂末学所敢轻议向辄疑
  之自知巳犯不韪之罪矣兹承诲喻尤切愧悚但鄙意终
  有未释然者知行先后巳具所答晦叔書中其说详矣乞
  试取观可见得失也至扵性无善悪之说则前后论辨不
  为不详近又有一書与广仲文论此尤详扵前【因龟山中庸首章而】
  【发及引易传大有卦及遗書第二十二卷者】此外盖巳无复可言者矣然既蒙
  垂谕反复思之似亦尚有一说今请言之盖孟子所谓性
  善者以其本体言之仁义礼智之未发者是也【程子曰止扵至善不】
  【明乎善此言善者义理之精㣲无可得而名姑以至善目之是也又日人之生也其本真而静其未发也五性具焉】
  【日仁义礼智信】所谓可以为善者以其用处言之四端之情发而
  中节者是也【程子日继之者善此言善𨚫言得轻但谓継斯道者莫非善也不可谓悪是也】盖性
  之与情虽有未发巳发之不同然其所谓善者则血脉贯
  通初未尝有不同也【程子曰喜怒哀乐未发何尝不善发而中节则无往而不善是也】此
  孟子道性善之本意伊洛诸君子之所传而未之有改者
  也知言固非以性为不善者窃原其意盖欲极其髙远以
  言性而不知名言之失反䧟性扵摇荡恣睢驳杂不纯之
  
  地也【所谓极其髙远以言性者以性为未发以善为巳发而惟恐夫巳发者之混夫未发者也所谓名言之失】
  【者不察乎至善之本然而概谓善为巳发也所谓反䧟性扵摇荡恣睢驳杂不纯之地者既扵未发之前除𨚫善字】
  【即此性字便无着实道理只成一个空虚底物随善随悪无所不为所以有发而中节然后为善发不中节然后为】
  【悪之说又有好悪性也君子好悪以道小人好悪以巳之说是皆公都子所问告子所言而孟子所辟者巳非所以】
  【言性矣又其甚者至谓天理人欲同体异用则是谓本性之中巳有此人欲也尤为害理不可不察】窃意此
  等偶出扵前軰一时之言非其终身所守不可易之定论
  今既未敢遽改则与其争之而愈失圣贤之意违义理之
  实似不若存而不论之为愈也知仁之说亦巳累辨之矣
  大抵如尊兄之说则所以知之者甚难而未必是而又以
  知仁为仁为两事也【所谓观过知仁因过而观因观而知然后即夫知者而谓之仁其求之也】
  【崎岖切促不胜其劳而其所谓仁者乃智之端也非仁之体也且虽如此而亦旷然未有可行之实又湏别求为仁】
  【之方然后可以守之此所谓知之甚难而未必是又以知与为为两事者也】如熹之言则所以
  知之者虽浅而便可行而又以知仁为仁为一事也【以名义言】
  【之仁特爱之未发者而巳程子所谓仁性也爱情也又谓仁性也孝弟用也此可见矣其所谓岂可专以爱为仁者】
  【特谓不可指情为性耳非谓仁之与爱了无交渉如天地冠屦之不相近也而或者因此求之太过便作无限玄妙】
  【奇特商量此所以求之愈工而失之愈远如或以觉言仁是以知之端为仁也或以是言仁是以义之用为仁也夫】
  【与其外引智之端义之用而指以为仁之体则孰若以爱言仁犹不失为表里之相湏而可以類求也㢤故愚谓欲】
  【求仁者先当大概且识此名义气象之仿佛与其为之之方然后就此悫实下功尊闻行知以践其实则所知愈深】
  【而所存益熟矣此所谓知之甚浅而便可行又以知与为为一事者也】不知今将从其难而
  二者乎将从其易而一者乎以此言之则两家之得失可
  一言而决矣来教又谓方论知仁不当兼及不仁夫观人
  之过而知其爱与厚者之不失为仁则知彼忍而薄者之
  
  决不仁如明暗黒白之相形一举目而两得之矣今乃以
  为节外生枝则夫告往知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者皆适
  所以重得罪扵圣人矣竊谓此章只合依程子尹氏之说
  不湏别求玄妙反失本指也直叙胸臆不觉言之太繁伏
  惟髙明财择其中幸甚幸甚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
胡伯逢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