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南部文姓历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2790
颗粒名称: 华南南部文姓历史
分类号: K810.2
页数: 4
页码: 504-507
摘要: 华南南部文姓历史概括了文姓的起源与演变、历史上文姓的分布和迁移、当代文姓的分布频率、血型分布特征。文姓是中国一百个大姓氏之一,在两广、赣湘地区特别有影响。文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0.17%,即每10000个中国人中姓文的人至少有17个,总人口大约在200余万。
关键词: 姓氏 华南南部 分布规律

内容

文姓是中国一百个大姓氏之一,在两广、赣湘地区特别有影响。文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0.17%,即每10000个中国人中姓文的人至少有17个,总人口大约在200余万。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文姓历代名人73名,占名人总数的0.16%,并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百一十六位;文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21%,排在并列第九十九位;文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4%,排在并列第一百零二位。
  历史上重要的人物有:春秋末年越大夫文种,西汉蜀郡守文翁、益州太守文齐,北宋宰相文彦博、画家文同,南宋大臣文天祥,明朝画家兼文学家文徵明、篆刻家兼书画家文彭、画家文嘉,南明大臣文安之,清朝小说家文康、文学家文廷式。
  文姓的起源与演变
  文姓的起源主要有四大支:姬姓、姜姓、妫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源出姬姓。以谥为氏。周文王的支系子孙以文王的谥号为氏。周文王即姬昌,为商朝末西部诸侯周族的领袖,纣王封为西伯,亦称昌伯,曾被纣王囚禁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在位50年,把周部落治理得国强民丰,解决了虞、芮两国争端,使两国归附,又先后灭了黎、邘、崇等国,建立了以丰(今陕西长安沣河以西)为国都的强大周国。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于公元前1046年灭了商朝,追封姬昌为周文王。文,文雅美善之意。
  以字为氏。西周初周文王第九子康叔被封为卫侯,卫国在今河南禹州西北。春秋时卫献公时卫卿孙林父,字文子,亦称孙文子,其后裔有以其字为氏。以上文姓均出自周文王,是文姓中最主要的成分,至今文姓的历史有3000多年。
  第二支源出姜姓。炎帝与黄帝是同时代的先人。炎帝族姓姜,其后裔在周朝初被封在许,称许文叔,许国在今河南许昌。到战国初许元公结时为楚国所灭。许国的后代以国为氏,其中一支以许文叔的谥号为氏。
  第三支源出妫姓。尧舜时期的舜氏族以妫河之名姓妫。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后,周武王封舜的直系后裔妫满于陈,为陈国。公元前672年,陈厉公之子陈完逃奔齐国,改陈氏为田氏。裔孙悼子建立田齐,公元前378年姜姓齐国为妫姓齐国取代。战国时齐威王之孙田文封为孟尝君,死后谥号文子,其子孙遂以谥为氏。这支妫姓文氏的历史有2300多年。
  第四支出自外族的改姓。外族血液流入文姓主要发生在宋朝以后,主要的事件有:宋时潞国公文彦博本姓敬,其先避后晋石敬瑭之名讳,去苟为文氏,至后汉时复为敬氏,至宋时彦博之祖父为避翼祖名讳,复改为文氏。赵匡胤尊其父赵敬为翼祖。清朝满洲八旗姓喜塔喇氏、文扎氏等氏族集体改姓文,其族人后多成为汉族。
  历史上文姓的分布和迁移
  春秋时,文姓主要活动于河南、山东、湖北一带,战国时,文姓已经播迁到江淮地区。两汉时,文姓西进四川、北上山西、跨过长江。唐朝时文姓已经出现在两广地区,尤盛在江西和安徽。之后,文姓在各地都有了分布。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文姓大约有18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3%,为宋朝第七十九位姓氏。文姓第一大省是山西,约占全国文姓总人口的30%,占山西总人口的1.3%。文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四川、江西,这三省文姓大约占全国文姓总人口的76%;其次分布于河南、河北、广西,这三省的文姓又集中了9%。全国形成了以北部的晋豫冀、南部江西两块文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文姓大约有1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7%,为明朝第一百位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文姓人口增长为负值,净减少了2万。面对战乱和屠杀,受害群体首先应是主力在北方的人群,文姓在明朝以前是北方地区姓氏,自然受到最惨重的损失。文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23%)、湖南(16%)、四川(15%)、江苏(10%)四省,大约占文姓总人口的64%;其次分布于广东、山西、湖北、广西、陕西,这五省的文姓又集中了32%。江西为文姓第一大省,占江西省总人口的0.3%。宋、元、明时期,文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南方、西部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长江流域省份为中心的文姓聚集区。
  当代文姓的人口已达到205万,排在全国第一百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7%。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文姓人口由16万激增到205万,增长了13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增长了13倍。文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一致。这1000年中文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V”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东、江西、广西、湖北、四川五省区,大约占文姓总人口的79%;其次分布于湖南。广东为当代文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文姓总人口的26%,占省总人口的约0.7%。全国形成了粤桂琼、赣鄂川两块文姓聚集区。在600年期间,文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些区别,向南和向西是流动的主流。
  当代文姓的分布频率
  文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海南、广东中部、湖南、江西西部、湖北南部、四川东部地区,每平方公里的文姓人口达到0.8人以上,在海南地区,可达到2.4人以上。文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见彩图11.3.11A)表明:密度最高的(0.8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总国土面积的5.9%,文姓人口大约67.6万;0.4-0.8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10.1%,文姓人口大约53.1万;不足0.4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84%,文姓人口大约84.3万。
  文姓分布很广,但在人群中分布不均衡。文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彩图11.3.11B)表明:文姓是属于华南地区的姓氏。在海南、湖南南部、广东北部、广西东北、江西西南地区,文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9%以上,有的达到1.8%以上,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4%;在广东南部和中部、广西大部、湖南北部、江西大部、贵州东部、湖北南部、四川东南角,文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3%-0.9%,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6.1%;在其他地区,文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3%以下,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90.5%。其中比例在0.1%以下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5%。
  血型分布特征
  文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72万,占35.1%;A型61万,占29.8%;B型55万,占26.8%;AB型17万,占8.3%。文姓总人口205万。
  海南、广东、广西东部、湖南、江西大部、湖北、贵州北部、四川大部是文姓较集中的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16%,文姓120.7万,约占文姓总人口的59%。O型44.6万,A型36.6万,B型30.3万,AB型9.2万。
  其他地区为文姓分布稀少的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84%,文姓84.3万,约占文姓总人口41%。O型27.4万,A型24.4万,B型24.7万,AB型7.8万。

知识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姓氏群体遗传(绪论、姓氏分布、遗传地形图、姓氏与血型),当代大姓及其分布规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