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华南南部谢姓历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图书
唯一号:
131020020210012755
颗粒名称:
华南南部谢姓历史
分类号:
K810.2
页数:
4
页码:
477-480
摘要:
华南南部谢姓历史概括了谢姓的起源与演变、历史上谢姓的分布和迁移、当代谢姓的分布频率、血型分布特征。谢姓是中国第二十四位大姓,在广东、江西、湖南最有影响。谢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0.72%,即每10000个中国人中姓谢的人至少有72个,总人口大约在870万。
关键词:
姓氏
华南南部
分布规律
内容
谢姓是中国第二十四位大姓,在广东、江西、湖南最有影响。谢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0.72%,即每10000个中国人中姓谢的人至少有72个,总人口大约在870万。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谢姓历代名人342名,占名人总数的0.63%,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三十二位;谢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1.11%,排在第十六位;谢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61%,排在第三十五位。
我国谢姓历史渊源久远,到南北朝时,已成天下最著名的家族之一,名人辈出,尤其在文学领域中颇有影响。东汉巨鹿太守谢夷吾,是姜姓谢氏的第一位名人。东晋名相谢安,名将谢玄、谢石,淝水大捷,名震天下,从此奠定了江南谢氏的基石。又有文学家谢混。还有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谢惠连、文学家谢庄、南朝齐诗人谢朓,北宋学者谢良佐,南宋诗人谢翱,明朝大臣谢迁、文学家谢榛,民国医家谢观,当代史学家谢国桢、临床放射学家谢志光、地质学家谢家荣、微生物学家谢少文、水文学家谢家泽。
谢姓的起源与演变
汉族谢姓的组成主要有三大来源:任姓、姜姓和外族。
第一支出自任姓:史书中记载黄帝时代已有12个重要的姓氏,任姓为其一,谢姓为任姓的分支。夏朝时,谢国处在今河南唐河西北,虽为伯爵诸侯,但国小势弱,历经夏、商、周三朝,至春秋初为周宣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此为任姓谢氏,这支谢姓至少已有3500年的历史了。
第二支出自姜姓。春秋初周宣王灭谢后,让召公重建谢城,隆重地封给了元舅申伯,谢成为申国的都城。公元前688年楚文王灭申国吞谢邑,居于谢邑的申伯后裔遂以邑为氏,此为姜姓谢氏。姜姓谢氏至少也有3000年的历史了,国亡之后普遍使用谢姓的历史也有2600多年。姜姓谢氏是组成当代谢姓的最主要成分。
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谢姓中也融入了其他民族的血液,主要有南北朝时匈奴高车部人的直勒氏族、清朝满洲八旗的谢姓。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也逐渐同化成汉族。
历史上谢姓的分布和迁移
谢姓最早活跃于河南南部。楚人灭申并迁谢姓族人于淮河上游,从此,谢姓族人开始了南迁的历程。春秋时期,谢姓已经迁到山东、湖北、湖南等地。战国时,谢姓一支移民四川。汉晋时谢姓已播迁到陕西、云南、贵州、江西、浙江等地。三国至南北朝时,谢姓家族成了天下最著名的家族之一。唐朝时,谢姓始入福建、广东,成为东南地区的著姓。明初入台湾。由于谢姓主力早在秦汉时期已迁离北方,虽经历东晋、隋唐的北方地区战乱,但所受的伤害相对要轻。在中国历史上几次大迁移中,谢姓向南、西南和东南迁移,在南方稳定长足地发展,尤其在宋、元、明时期,谢姓在赣闽浙粤湘苏六省繁衍最盛,最终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大姓。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谢姓大约有4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2%,排在第三十九位。谢姓第一大省是浙江,约占全国谢姓总人口的13.7%,占浙江总人口的1%。谢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河南、福建、江西、湖南和四川,这六省谢姓大约占全国谢姓总人口的73%;其次分布于安徽、广东、广西,又集中了20%。全国形成了以川湘、赣浙闽、豫皖、两广为中心的四大块谢姓聚集地,而华北地区是当时谢姓人口稀少的地区。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谢姓大约有7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85%,为明朝第二十一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谢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高得多,600年中谢姓人口纯增长率高达98%,人口净增加一倍。谢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25.4%)、福建(17.6%)和浙江(12.7%),这三省谢姓大约占谢姓总人口的55.7%;其次分布于广东(6.6%)、湖南(6.2%)、江苏(5.7%),这三省的谢姓又集中了18.5%。江西一跃成为谢姓第一大省,占江西省总人口的1.5%。东南和南方地区的谢姓在这600年中有了稳健的发展。宋、元、明期间,谢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和南方地区迁移,而四川地区谢姓人口主要向两广和湖南地区流动。全国重新形成了赣浙苏、川湘、粤闽三大块谢姓人口聚集地区,重心进一步由北向东南部转移。
当代谢姓的人口已达到864万,为全国第二十四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72%。从明朝至今600年中谢姓人口由79万增到864万,增长了11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谢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这1000年中谢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厂”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东、江西、四川三省,大约占谢姓总人口的36%;其次分布于湖南、河南、浙江、江苏、湖北,这四省又集中了29%。广东为谢姓第一大省,占全国谢姓总人口的13.2%,占省总人口的1.5%。全国的谢姓分布以粤东为中心,向北、西、东三三方向辐射,谢姓人口逐渐减少,华北和东北地区少见,西北罕见。在近600年期间,谢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中原、华北有一定的回迁,向西和南部地区的回迁十分强劲,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和南方的迁移。
当代谢姓的分布频率
谢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广东东部和江西南部,每平方公里的谢姓人口达到3.5人以上,有的地区可达到5人以上。谢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见彩图11.3.4A)表明:密度最高的(3.5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2.4%,谢姓人口大约84万;2.8-3.5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1.5%,谢姓人口大约42万;2.1-2.8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8.6%,谢姓人口大约191万;1.4-2.1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10.3%,谢姓人口大约167万;0.7-1.4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6.8%,谢姓人口大约269万;不足0.7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0.4%,谢姓人口大约111万。
谢姓分布很广,但在全体人群中分布不均衡。谢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彩图11.3.4B)表明:谢姓在广东、江西、四川和湖南是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在广东东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谢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2.25%以上,有的达到3%以上,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1%;在广东中部、湖南东南、江西中部、福建大部、台湾,谢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35%-2.25%,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4.3%;在广东西部、云贵川、江西北部、湖南大部、陕豫鄂、山西南部、甘肃南部、皖浙苏、内蒙古东北和黑龙江西北的交界地区,谢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45%-1.35%,随纬度升高而降低,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1.3%;其他地区,谢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45%以下,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63.3%,其中比例不足0.1%的部分占国土面积的28%。
血型分布特征
谢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292万,占33.8%;A型253万,占29.3%;B型243万,占28.1%;AB型76万,占8.8%。谢姓总人口864万。
广东东部、江西大部、福建西部、湖南东南是谢姓最集中的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3.9%,谢姓126万,约占全国谢姓人口的14.6%。O型49万人,A型38万,B型30万,AB型9万。
广东西部、贵州北部、湖南大部、江西北部、福建东部、台湾、川鄂皖浙苏五省、河南南部、陕西南端、辽宁中部、内蒙古东南角,是谢姓占优势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8.9%,谢姓358万,约占全国谢姓人口的50.4%。O型123万,A型110万,B型94万,AB型31万。
广西、云南大部、海南、甘肃南部、陕西中部、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山东、河北、东北大部、内蒙古东部,是谢姓分布一般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26.8%,谢姓269万,约占谢姓总人口的31.1%。O型86万,A型74万,B型83万,AB型26万。
其他地区谢姓人口稀少,约占国土面积的50.4%,谢姓111万,约占谢姓总人口的12.8%。O型34万,A型31万,B型35万,AB型11万。
知识出处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姓氏群体遗传(绪论、姓氏分布、遗传地形图、姓氏与血型),当代大姓及其分布规律。
阅读